月考成绩突飞猛进,培训班有何秘密?不补课真不行?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学校对面的培训班,成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香饽饽”。每次月考,培训班的孩子成绩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数学最后两道大题、英语完型填空,简直像是提前拿到了答案。而没补课的孩子,面对这些题目只能抓瞎,分数自然差了一截。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到底咋回事?

培训班的套路其实不复杂。他们不是教学生把知识点吃透,而是盯着考试卷子里的“套路题”猛练。比如,数学那几道压轴题,英语的完型填空,甚至阅读理解的某些段落,培训班都会让学生反反复复背答案。考试那天,补课的学生一看题目,嘿,熟得跟老朋友似的,分数自然高。可没补课的学生,第一次见这些题,只能靠自己摸索,时间紧、难度大,分数肯定受影响。

这种差距在月考里特别明显。数据显示,某初中月考成绩前50名里,80%的学生都在培训班补过课。而期末考试,因为题目更综合,培训班的“速成法”效果没那么明显,排名靠前的往往是那些没补课、靠自己学的孩子。比如,有个学生从不补课,期末考试常年稳坐年级前十,但月考却从没进过前五十。这说明啥?培训班的成绩,靠的是“背题”而不是真本事。

补课的背后,其实是信息差在作怪。培训班总能搞到学校的考试重点,甚至有些题直接就是“原题”。家长们挤破头想送孩子去补课,不就是想买这份“信息”吗?可这信息差带来的高分,真能代表孩子的学习能力吗?答案显而易见,背出来的分数,含金量能有多高?

再说说那些不补课的孩子。他们靠自己学,成绩可能没那么“炸眼”,但扎实得很。就像盖房子,补课的孩子是搭了个漂亮的框架,考试时好看,但根基不牢。不补课的孩子,学的每个知识点都是自己啃下来的,考试也许慢半拍,但长远看,他们的底子更稳。比如,有个学生初一不补课,数学成绩平平,但到了初三,他的解题思路越来越灵活,期末考试直接冲到年级第一。

培训班的“速成法”还有个大问题,容易让孩子懒得动脑。天天背题,习惯了“套公式”,遇到新题型就傻眼了。反过来,没补课的孩子,习惯了自己摸索,思维灵活,遇到难题也能想办法解决。这种差距,到了高中更明显。数据显示,高考成绩前10%的学生里,60%的人高中阶段没上过培训班。为什么?因为高考考的是综合能力,背题的路子行不通了。

家长们也挺纠结。花钱送孩子补课,成绩上去了,开心。可发现孩子学来学去只会背答案,遇到新题就懵,钱花得值不值?有个家长说,孩子初二补课,月考次次前十,可一到大考就掉链子,成绩忽上忽下。反倒是邻居家不补课的孩子,平时成绩一般,但大考稳得像块石头。这让家长开始怀疑,补课到底是帮孩子,还是害孩子?

补课风气也影响了学校的氛围。有的老师上课直接说:“这题培训班都讲过了,你们自己看着办。”这话听着多寒心?没补课的孩子,感觉自己天生低人一等。可事实上,学习是自己的事,靠培训班刷分,短期看挺美,长远看却是个坑。毕竟,知识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背的。

再说个真事。有个初二的学生,从不补课,平时成绩中等偏上。家长一度想给他报培训班,孩子死活不愿意,说:“我就不信自己学不会!”结果,他每天晚上多花一小时复习,找来往年的试卷自己练,初三时直接考进年级前五。家长感慨:“早知道就不折腾补课的事了,孩子自己学,路子更宽。”

这事儿让人忍不住想问:补课真有那么神?短期看,培训班的确能让成绩“好看”,但长远看,靠自己学的孩子,路走得更稳。补课的孩子,背着背着就忘了怎么思考;不补课的孩子,学得慢但学得实。就像种树,培训班是给你个现成的树苗,但根扎不深;自己学,是慢慢种出一棵大树,风吹不倒。

国家也在管这事儿。2021年,“双减”政策一出,培训班的风气被狠狠压了一把。数据显示,全国校外培训机构减少了70%以上。可即便如此,学校附近的培训班还是换个马甲接着干。家长们也得擦亮眼,别一门心思觉得补课就是万能药。孩子的学习,归根结底还得靠自己。

这话题说到底,还是得看孩子自己。补课能省点力,但不能当饭吃。不补课的孩子,只要肯下功夫,成绩不会差到哪去。就像生活里,捷径走得快,但正路走得远。家长们,孩子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