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见”的力量

本文转自:阳江日报

“被看见”的力量

梁凯淇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每次默念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我就提醒自己:教育要有温度,既像阳光普照,万物生辉;又像细流润物,悄声长大。

“老师,小英(化名)不讲卫生,她把鼻涕纸乱扔!”“梁老师,小英的书本和试卷扔得满地都是!”“梁老师,她太烦了,我们不愿意跟她玩!”……

这是我故事的主角——女孩小英。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她一直是个开朗、热心的孩子。可今年新学期开学一段时间后,她仿佛变了一个人: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还时常上课讲话。我准备找她聊聊最近的学习状态,却发现小英不在座位上;正欲离开,不经意间看见桌上有张纸条,歪歪扭扭地写着:“最近爸爸妈妈又吵架了,好烦啊,我再也不想回家了。”我不禁心头一震。

第二天,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不想回家。她沉默不语。在我的耐心开导下,她才缓缓说道:“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看到我。

几个简单的字——“会看到我”——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开学以来,我们只看到了“不听话”“惹是生非”的她,却从来没有真正地“看见”她这个人。我回忆着入校以来和小英相处的一点一滴,渐渐想起窗台下专注于绘画的小英,那幅美丽的图画至今仍在教室后墙上熠熠闪烁;想起走廊里和同学嬉戏的小英,很多小伙伴都爱和开朗活泼的她玩耍……

这一次,我听见了小英深藏在心底的呐喊,我看见了小英在阴影之下闪光的灵魂。

于是,我引导同学们关心小英,帮助她的学习,我也在课堂上多提问她;并与她的父母沟通,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我相信,小英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见。

“被看见”是治愈的良方。当一个不被看见的孩子开始被看见,转变就会悄然发生。在我的鼓励下,小英参加了全校现场绘画比赛,通过绘画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现出惊人的才华。那天,她笑得那么灿烂!我默默地为她加油:我看见你了,我们都看见你了。

然而,第二天我却接到了小英妈妈打来的请假电话。

对于小英的请假,我感到担忧,于是积极与她妈妈联系,并去到她家。我告诉小英如何正确接纳并认可独一无二的自己。听完我的话,一缕阳光落在小英身上,她对我说:“老师,谢谢您。”

返校那天,我给了小英一个大大的拥抱。此后,她又变成了从前那个阳光开朗的小女孩。她的改变也感染着我,我的教书生涯也因为这份喜欢而变得更加有意义。

“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这是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著作里的话。我们每个人生而不同,从出生时便踏上不同的人生旅程,但孩童时期的“不同”能够被看见、得到关注、理解和接纳,是件不易的事。因此,在今后的教书生涯中,我希望能让每一个生命被看见,让每一个生命不落单!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16日 04:1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