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教师报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古泉街道北城完全小学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仪秋梅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被视为提高其数学修养的核心环节。问题意识既能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目前的数学教育常常注重知识的教学与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策略,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旨在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并促进其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问题意识是认知活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状态,它来自人们对信息的寻求和认识,既是一个问题的知觉,又是一个深层思维过程的开始。相关研究证明:问题意识的产生与个体准确识别问题情境和整合有关信息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问题意识驱使个体不断调整思维模式、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而这一过程与其复杂性、开放性密切相关。
比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基本操作题,这类问题看起来很容易,却经常引发学生对数学原理进行深入思考。在一堂加法与减法的复习课上,教师可设置一个情境问题:“如果你有10元钱,花费3元后还剩多少钱?假如你又赚取了5元,那你目前的收入是多少?”该题目并不只是单纯地解决运算问题,而是要引发学生了解加法、减法后面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联系生活情境来启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这一情境设置,既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考虑如何高效应用已学的数学方法。
问题意识培养的核心策略。一是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建构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模式。过去的课堂往往由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真正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要突破这一局限就必须改变课堂结构,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过程上。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格局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质疑与回答,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不仅能提升学习兴趣,还可以逐步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思维的深化发展。
二是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具现实意义。例如在教授分数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块披萨平均分割并计算每一块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对分数概念的直观理解。
三是递进性提问促进深度思考。在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等数学基本概念后,教师可通过递进性的问题设计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披萨分割问题时,学生已经理解四分之一的意义,教师接着追问:“如果吃掉两块,还剩下多少披萨?”这种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还能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数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在不断追问和思考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对分数本质的更深层次理解。他们不再停留于机械的运算,而是能结合实际情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这类递进性问题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日后面对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了思维基础,真正实现从知识掌握到思维提升的转化。
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需要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不仅需要对知识进行课堂讲解,还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解决真实问题。在数学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怎样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具体运用。
比如在教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换算时老师不只是以常规计算题来教,而是以实际案例来情境化提问。在课堂上教师会这样提问:“假如你买一件80元的商品,商店会给你10%的折扣,你需要支付多少费用?”该题目既考查学生对小数、百分数的认识,又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完成数学运算。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所具有的现实价值,促进其对问题解决的兴趣与能力。
问题意识培养中的挑战与对策。在问题意识培养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多方面的困难,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如果教师缺乏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就难以设计出真正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也制约问题意识的有效发展,一些地区因条件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和高质量的教学支持。
为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教师培训应着重加强问题意识培养的专业发展,尤其要在课堂设计和教学策略上给予指导与扶持。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薄弱地区的资源投入,确保学生能公平地接触优质的数学教育。课外辅导与网络教育平台的普及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数学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配合,唯有全社会共同重视,才能真正推动问题意识的全面培养。
培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和课堂活动。从理论层面看,问题意识的形成源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深入了解,教师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和情境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促进分析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有效的问题意识培养不仅能提升数学能力,也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