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所愿” 今日有声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黄其贡与乌鲁木齐市第34中学的故事,像一扇被推开的窗,让我得以窥见这座城市教育变迁的脉络与温度。

  30多年前,他初到学校时,艺术教育还停留在画板与简易暗房的阶段,教师宿舍简陋,冬日取暖靠的是学校发放的棉衣。那时的乌鲁木齐教育,更多是“有学上”的坚守,还谈不上“上好学”的多元与优质。

  而今天,当我随镜头再次走进这所学校,变化的痕迹已悄然渗透每一处细节:加入教育集团后,优质课程与师资在成员校之间有序流动;美术社团里,布玛尔娅姆·塔依尔江专注地制作着红灯笼,眼中闪着光;新教学楼早已投入使用,规划中的文体中心也即将落地……这一切,已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升级,更是乌鲁木齐教育图景整体焕新的缩影。

  从过去“一校一策”的艰难探索,到如今“集团化办学”覆盖七区一县、173所学校、新增12.2万个优质学位;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五育并举”下北疆冰雪、南疆球类等特色课程遍地开花——乌鲁木齐教育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满足基本”到“优质多元”的深刻转型。

  当黄其贡在屏幕那端凝望着焕然一新的校园,轻声说出“如我当年所愿”时,我清晰地感受到,这句话背后,是几代教育人的接力和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持续投资。

  教育,从来不只是黑板与课本的故事,它是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是一个愿望,在时光中长成一片蓬勃的森林。 (王煜 张梦婷)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15日 06:12[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