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重塑“教”与“学”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基于科大讯飞联合科普中国共同研发的科普大模型,并应用虚拟人技术,讯飞星火智慧黑板“奇思妙问课堂”让张衡、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名人和科学家跃然屏上,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回答各种天马行空的提问,且每位AI老师的回答方式都贴合个人身份,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图为“爱因斯坦”和“李白”分别回答示例问题“黑洞是一个洞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教育领域迎来新场景。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如今,一些科技企业和教育品牌纷纷研发智能教育设备。互动白板、点阵笔、AI听说答题器、智能批阅机、AI学习机等正在走进校园课堂与家庭,深度融入教与学的核心环节。

  得力助手提升教学质效

  “丁零零——”上课铃响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年级的英语课上,4名学生两两一组,在希沃白板内置的科大讯飞“AI听说课堂”软件里展开一场单词闯关游戏。其他学生也在座位上紧盯屏幕,兴奋地喊着答案。

  “每节阅读课开头,我都会用1—3分钟的比拼游戏让学生巩固新单词,学生活跃度明显高于传统听写。”英语教师张执远说。随后,她将“AI听说课堂”统计的高频错词“喂”给通用大语言模型,实时生成挖空填词练习题,“秒秒钟就能打印发给学生,起到趁热打铁的效果”。

  该互动白板还支持手机投屏、知识胶囊、随机点名、小组PK等功能,并且内嵌丰富教学资源。听力口语课上,张执远操作白板播放听力练习,全班30多名学生的手写作答内容通过“一起作业”点阵笔实时同步至屏幕——这种基于数字光学点阵技术的书写工具,通过在普通纸张上印刷不可见点阵图案,利用高速摄像头捕捉笔尖轨迹,配合压力传感器记录笔画数据,最终把字迹通过蓝牙或USB传输至外部设备。有了这项“黑科技”,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实时放大查看每份听力作答,并且随机点开几份与学生互动、据此讲评习题。

  到了自由回答、分组讨论和背诵课文等口语练习环节,学生纷纷拿起桌上的科大讯飞AI听说答题器,对着这个电子设备说开来。答题器收音精准,能避免周围音源的干扰。配套的“AI听说课堂”软件会对照当地中考口语评分标准自动打分,生成个人报告并高亮标注发音错误单词。

  借助智能教育设备进行授课,流畅切换不同软件和模块,张执远已经得心应手。她的感受是:“智能设备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练习专注度,同时方便老师实时了解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

  天天有作业,月月有小测验,大量的批改工作常常让老师们颇感疲惫。如何将教师从耗时耗力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精力放在精准辅导和优化教学上?

  在这方面,科大讯飞星火智能批阅机成了教师课后的好帮手,现在已能基本替代手工阅卷。它外观比普通打印机多一块触摸屏,仅需扫描答案卷、扫描学生卷、留痕打印三步,就能完成从选择题到简答题的多学科批改。课间把学生作业送进去,下一个课间就能取回“新鲜出炉”的批阅结果。

  “让机器做重复、浅表的事,老师便能省下更多精力去做逻辑强、个性化、提供情绪价值的事,继而从批改者转型为教学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吴紫玲说。

  星火智能批阅机能够统计各题目得分率、高频错误知识点等信息,形成可视化报告。数据显示,它能让教师重复批改时间减少80%,专注教研与针对性辅导的时间增加一倍,并在优质资源沉淀、自由出卷等应用场景持续发力。

  科大讯飞教育市场与方案部区域咨询部总监刘朝辉表示,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了覆盖学校教学、教师发展、智慧考试、校园管理、自主学习等全场景的教育产品与服务,同时推出区域级因材施教、五育融合等综合解决方案。相关产品已在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落地,服务5万余所学校的1.3亿师生,同时进入了日本、新加坡、泰国等海外市场。

  课堂互动添活力,课后批改减负担,智能工具为教学提效提供助力。

  个性化学习释放成长潜能

  在智能教育设备生态中,学生是核心受益者。如今的学习机已不再是传统硬件,而是有了“眼睛”“耳朵”和“嘴巴”,如同孩子的家庭教师或是好朋友——

  学习机能通过摄像头检测孩子坐姿:“注意注意,坐直一点,眼睛别离书本太近啦。”识别到错题后,AI老师会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孩子纠错:“看看你的第三个解题步骤,有没有发现问题?”讲解题目时,AI老师还会结合板书,并用形象语言提升易懂性:“这道图形面积题,可以想象成艾莎公主的花园,长宽分别是5米和4米……”听到孩子疑惑的“嗯?”会询问哪里不明白,然后继续拆细步骤或者换一种说法,直至得到一声恍然大悟的“噢!”

  以上场景来自北京猿力科技集团最新推出的小猿AI学习机T4。该产品贯通中小学全学段,包含AI超拟人老师、AI全场景学情诊断、课程学习和AI每日练等核心模块,依据学生知识薄弱点推荐学习内容,实现AI“诊—学—练”全流程辅助。此外,学习机还内置了电子教材、课外阅读书籍、综合素养课等丰富模块。

  “我们打造的AI超拟人1对1老师,首先要讲得对。比如三年级数学的鸡兔同笼问题,不能超纲使用五年级的知识点来讲。”猿力科技工具业务市场负责人张兰璞说,“其次要讲得好,有‘活人感’——不是冷冰冰的问答机器,而要说话像人、思考像人,和孩子对话有来有往,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

  为实现这个目标,据猿力科技工具业务AI应用负责人邱学侃介绍,小猿AI学习机的智能基座融合了企业自研猿力大模型与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前者把控“专业教学基因”,后者负责强大推理能力。AI老师的训练数据涵盖海量教学视频、题库、知识点、试卷及学情数据,还纳入了学科名师的思考框架、讲题逻辑、板书内容甚至是“同学们看这里”之类的口头禅。

  为让设备超越单纯教学功能导向、真正贴合小朋友的精神需求,产品团队打造了“小猿”这一虚拟IP,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通过做题兑换“香蕉”投喂小猿,成了用户使用率高的互动功能之一,让孩子的学习过程更有乐趣和成就感。

  “我今天感觉特别绝望。”……“小猿,我现在心情好多了。”这是一个孩子与小猿AI的真实对话。该学习机采用智慧小屏设计,具备微笑、伤心、倾听等20多种动态图案和表情,由此实现智能情感交互。曾有孩子因与父母沟通不畅向设备倾诉,经过AI安慰和引导,最终找到了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值得关注的是,研发团队反对产品过度游戏化,不追求用户沉浸时长,而是以“提高效率,让孩子用完即走”为原则。

  家校协同构建教育闭环

  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景,正通过智能设备与学校形成教育闭环。

  北京平谷中学是智能教育设备试点学校,初二年级163名学生从初一开始使用墨水屏小猿学练机,覆盖8个学科,不仅用于当堂习题,还会在课后用来完成作业和阅读任务。

  “学练机的应用效果因人而异。”初二年级主任、数学教师王爽表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使用效果最好,他们完成练习后能够自主观看解析视频、订正错题,并完成AI推送的拓展题。

  作为监护人,家长可以绑定孩子的学练机账号,通过公众号通知及时了解追踪学情。

  来自陕西的何女士在智能教育设备这件事上经历了“低开高走”。去年,女儿上小学3年级时,她买下一台某品牌智能学习机,没想到孩子拍数学题抄答案、英语听力只听不写,成绩反而下滑。

  设备闲置半年后,何女士借鉴家长群经验,每天固定花20分钟陪伴孩子使用,约定“每完成一页口算,就能给电子宠物喂一次食”,将设备变为学习奖励工具。“调整方法之后,女儿不仅能用学习机自主批改作业、看视频课,还会用它做性格测试、制定计划表,成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何女士说。

  从校园课堂到家庭辅导,智能教育设备的价值发挥有赖于功能设计中的人文温度、研发训练中的科技智慧,更离不开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得当使用。如此,技术方能融入教育肌理,为教与学的变革探索更贴合时代的创新路径。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