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拔尖创新人才鉴别跳出“题海”模式

本文转自:长沙晚报

全国专家长沙论道人才培养,深思考、真热爱成新标尺

数学拔尖创新人才鉴别跳出“题海”模式

  长郡外国语教育集团的“五位一体”识别模型,将思维品质、内驱力、学习力、格局视野与可持续热情纳入评估体系。长沙晚报通讯员 雷宇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岳霞

  在10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主办的“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与培养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程涛副院长分享的一组数据引发全场深思: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首轮高考内容测试的高分者,竟有不少在自学论证环节未能达标;部分中游学生却展现出惊人的逻辑穿透力。

  这组数据似一面棱镜,折射出长沙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关于数学拔尖创新人才鉴别的认知,正从追求分数与速度的惯性中突围。

  识才之变:分数之外的“三维标尺”

  “如果把数学天赋比作冰山,分数只是水面上的一角。”湖南师范大学数学奥林匹克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数学代表队领队、总教练羊明亮的比喻,道出了长沙教育界的共识。

  这场识才标准的重构,正在长沙多所学校形成具体实践。

  长郡外国语教育集团的“五位一体”识别模型,将思维品质、内驱力、学习力、格局视野与可持续热情纳入评估体系。集团总校长周文美介绍:“我们曾遇到高考模拟数学满分的学生,却在设计最优公交路线的跨学科探究中束手无策;也见过平时成绩中游的孩子,能自主推导圆锥曲线的新性质。后者显然更具创新潜质。”

  “提前学完高中内容做题毫无价值,能独立推导结论的能力才珍贵。”羊明亮的观点,标志着鉴别核心已从“知识存量”转向“思维增量”。

  培养之革:从“金牌导向”到“生态滋养”

  鉴别标准的重构,催生了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变革。长沙已形成以六大培养基地为核心(4所省级、2所市级)、多校特色发展的培养格局,核心在于打破“唯竞赛论”的功利化路径。

  长郡外国语教育集团的“小初高大学贯通培养”模式颇具示范意义。学校不仅构建了从趣味数学到大学先修课程的阶梯式课程图谱,更组织学生走进超算中心、军事基地,通过“用数学看世界”的实践活动理解学科价值。周文美表示,目标是推动拔尖创新人才从“奥赛金牌”向“数学家”甚至跨学科领军者转变,这需要思维、格局与自信的全面塑造。

  长沙市第一中学的双导师制实现了个性化培养的精准落地。学校为潜力学生配备中学导师与高校导师,前者负责夯实基础与思维训练,后者引导学生接触学术前沿。这种模式与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吕长虹提出的“多元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我们不仅要培养数学家,更要鼓励他们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低学段培养中,长沙教育者尤其注重兴趣保护。羊明亮用“踢足球”的比喻消解家长焦虑:“学竞赛是为了培养思维技能,不是非要进国家队。低年级应让孩子读科普数学书,感受空间图形的魅力。”

  公平之解:精准供给与生态共建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本科生院院长吕长虹以《从实践到提升: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为题,围绕基础教育学生培养的现状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识别与培养,分享了华东师大在全学段衔接、教师与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探索经验。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会不会制造教育不公?”面对这一核心争议,吕长虹用比喻给出了有趣的答案:“饭量大的人该吃两碗饭,饭量小的人吃一碗就饱,‘能吃饱’才是公平的本质。”

  这种公平并非“资源独享”,而是推动教育资源精准分配。教育发展的区域均衡问题,更成为研讨的重点。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校长李晶分享道:“人才哪里都有,就像金矿遍布全球,关键在于是否有挖掘的能力和资源。”在当地政府每年6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下,该校启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为当地数学人才搭建成长阶梯。

  研讨中,多所学校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开放合作促进资源流动,携手探索初高中与高校资源的无缝对接。吕长虹深表赞同:“聪明的孩子哪里都有,教育资源优越的地区有责任去帮助他们。”

  未来之路:破解创新人才成长密码

  “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需要在三个维度实现突破——识别上从单一分数转向多元评估,培养上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训练,目标上打破‘唯竞赛’‘唯名校’的功利导向。”此次研讨会,多所知名高校的数学学院负责人,湖南省多所重点中学的校长、数学教研组长等近50名专家参加,这是他们的共识:选拔培养不再仅仅追求金牌数量,而是着眼于培养能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各领域进步的多元化人才。

  当长郡外国语的学生在超算中心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当长沙市第一中学的学子与高校导师探讨学术前沿,当偏远地区的孩子通过共享课程接触趣味数学,长沙正在书写一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答卷。这份答卷的核心启示在于:教育的使命不是筛选“已成才者”,而是培育“能创新者”。当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尺,当兴趣与思维得到充分滋养,更多隐藏的数学天赋才能破土而出,成长为推动未来的创新力量。

  记者从长沙市教育局获悉,规划中,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赋能培养,加强与在长高校对接,并探索国际化交流合作。更重要的是,这场变革正在重塑社会对“数学天赋”的认知:真正的人才不是解题机器,而是拥有深度思考能力、持续热情与创新勇气的探索者。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