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砸家长急,错误是成长路障吗?教你如何变失误为宝

孩子犯错,家长急得跳脚,老师皱眉摇头,可谁没在成长路上摔过几跤?教育不是要把孩子捏成一个从不失误的机器人,而是要让他们学会从错误里爬起来,拍拍灰,继续往前走。最近网上热议一个话题:孩子考砸了,家长是该责骂还是鼓励?这事听起来简单,背后却藏着教育的真谛。

小明是个初中生,数学考试拿了60分,回家被爸妈数落得抬不起头。妈妈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每次都考不好!”小明低着头,心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可换个角度想,60分虽然不高,但如果他能搞清楚错在哪儿,下次进步到80分,不就是个大胜利?孩子犯错,就像学走路时摔跤,摔了才知道怎么迈步更稳。

成长的路上,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解方程,也不是天生懂得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他们需要试错,才能明白世界的规则。比如,小红在学校演讲比赛中紧张得忘了词,站在台上尴尬得脸通红。事后她复盘,发现自己准备不足,练习不够。后来她每天对着镜子练,第二次比赛拿了第一。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错误。

心理学家研究过,孩子通过犯错来学习,就像拼图一样,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拼块。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上千次,每次失败他都记下来,分析原因,调整方法。如果他怕出错,早早放弃,我们可能还在点煤油灯。孩子的错误也是一样,考试错题、比赛失利,都是在帮他们找到正确的路。

家长和老师的角色,不是盯着孩子不许出错,而是教他们怎么从错误里学到东西。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可以坐下来一起看试卷,找出问题在哪儿。是粗心?还是概念没搞懂?帮孩子分析清楚,下次就能少犯同样的错。这种方法比责骂有用多了,还能让孩子觉得被支持,而不是被否定。

更重要的是,孩子得学会不因为一次错误就觉得自己不行。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比考100分还重要。小刚体育课跑步总是倒数第一,同学们笑他,他一度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后来老师发现他在画画上有天赋,鼓励他参加绘画比赛,结果拿了奖。小刚开始明白,跑步不行不代表自己没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数据也支持这种教育方式。2023年一项教育研究显示,鼓励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学校,学生成绩进步速度比严格要求零错误的学校快20%。而且,这些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更少出现焦虑和自卑情绪。这说明,允许孩子犯错,不仅能提高成绩,还能让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中国的教育传统,讲究严师出高徒,但严不是要孩子完美,而是要他们学会面对不完美。想想我们小时候,谁没因为做错事被爸妈唠叨过?可正是那些磕磕碰碰,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应对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未来能独立面对挑战,而不是活在害怕出错的阴影里。

社会上有些声音觉得,孩子犯错就是不努力、不认真。这种想法太片面了。孩子不是机器,哪能次次都对?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认知能力需要时间成长。强求完美,只会让他们压力山大,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反过来,如果我们告诉孩子“错了没关系,找到原因再试一次”,他们反而会更有动力。

再看看现实,多少成功人士是靠着从错误中学习才走到今天?马云创业初期,阿里巴巴差点倒闭,但他总结教训,调整策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孩子也是一样,今天的错误,可能就是他们明天成功的垫脚石。

想想看,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学到中学,都被要求不能出错,他长大后敢不敢尝试新东西?敢不敢创新?恐怕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反过来,如果他小时候就学会了从错误中爬起来,他未来面对任何困难,都会多一份底气。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