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提灯人”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我会一直守在这儿,尽我所能,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从青丝到白发,上栗县桐木镇湖塘村石头教学点教师张华香,用二十六载光阴为山里孩子点亮求知之路,用爱与智慧为孩子们提着那盏名为“希望”的灯,成为教学点的“定盘星”——

大山深处“提灯人”

  带学生唱童谣
  与老师探讨教学问题
  给学生讲解知识盲点
  与学生一起玩游戏
  帮学生梳头发

  欧阳林 柳戈

  “鱼儿鱼儿游啊游,游到东来游到西……”近日,在上栗县桐木镇湖塘村石头教学点,46岁的数学老师张华香正带着学生们唱童谣、做游戏,用趣味点燃思维。孩子们眼睛发亮,笑容荡漾。

  1999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张华香被分配到石头小学。那时的校舍简陋破旧,教学设备屈指可数。“内心五味杂陈,但我清楚,山里的孩子需要有人为他们点灯。”没有教具,她就亲手制作:纸片剪成几何图形,竹竿做成计数棒,树叶、石子都成了课堂上的“宝贝”。她用游戏讲数学,用故事教语文,有学生悄悄说:“张老师班上像是‘享福班’。”

  她每天清早走八九里山路,总是第一个到校;下午送完所有孩子,最后一个离开。她记得每个孩子的喜好,清楚每个学生的性格。每当秋季开学,一些曾在她班上、如今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总会忍不住跑来问她:“张老师,您怎么不教我们了?我们还想继续听您讲课呢!”

  2003年,她嫁到石头村,成了“本村人”。学校改为教学点后,她成了负责人和主讲老师,一天7节课,被大家称为“堂堂穆桂英”。她说:“在这里,老师不止是老师,我们还是门卫、保洁、保安,更是孩子们的‘父母’。”

  不是没有机会离开。2007年,她曾被调往条件更好的湖塘小学,可不到一星期,因无人接替,她又主动申请回来。“我是本地人,我不坚守,更等不来别人。”她的回归,让教学点有了“定盘星”。

  2012年,新校舍落成。她不用再“包班”,可专注教数学和管理。“现在有更多时间备课,课间还能带孩子们运动。”她笑着说。

  任教以来,她最珍视的不是荣誉,而是孩子们走出大山、考上大学的消息。“今年高考后,我收到11个孩子考上大学的消息——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届。到现在,差不多有七八十个孩子上了大学。”

  “我会一直守在这儿,尽我所能,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山风吹过她泛白的发梢,却吹不动她扎根的身影。二十六载如一瞬,她依然站在最初的地方,用童谣、微笑和从未褪色的热爱,为一代代大山里的孩子,提着那盏叫做“希望”的灯。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07日 02:10[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