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教育,是民生幸福的温暖底色,更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一直以来,成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步伐从未停歇,始终以创新之姿回应时代之问、民生之盼。
从有效破解双(多)胞胎子女家庭接送难题的“长幼随学”,到着眼教育公平、减轻家庭压力的随迁子女“零门槛”入学试点,再到“满三入园”的学位动态管理和精准供需匹配,一揽子便民惠民的举措直击家长急难愁盼,让入学更省心、养育更安心。
不止于便民利民,在育人方式改革上,成都也在不断深耕突破。从“育分”到“育人”的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构建人才成长的多路径发展图谱,静待生命多样绽放。
在服务城市发展的维度上,成都职业教育同样蹄疾步稳——对接产业,服务企业,面向就业,动态调整市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城市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与创新动能。
即日起,成都发布-红星新闻将推出“聚焦成都教育创新惠民”系列报道,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用文字与镜头记录这些政策背后的温暖故事与改革逻辑。让我们一同见证,成都如何以教育之“变”,回应民生之“盼”,赋能城市之“进”。
从开学到现在,成都贯通培养班已试点近一个月。具体实施情况如何?家长们又有怎样的看法?近日,我们来到成都列五中学进行了探访。
成都列五中学贯通班学生正在上体育课
组建高初中贯通式培养联合教研组
据列五中学校长彭灏介绍,学校目前改革试点班级共有两个,总共是90名学生。对于家长们所关心的进入方式,学校遵循“家长自愿选择、学生自主申报”的原则,报名人数超过贯通培养班计划数,则会实施电脑随机录取,以今年为例,报名人数已经远超班级计划数。
对于具体的课程内容,贯通班的课程也进行了优化,“我们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统筹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但并不是所谓的超前学习,而是将初中和高中共通的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入,保证课程的贯通。”彭灏介绍。
他说,为了做好贯通班的培养工作,学校专门建立了三项制度来进行保障。
首先是共同教研制度,学校会通过组建高初中贯通式培养联合教研组,构建贯通式培养教师专项培训机制,通过每月组织一次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创新等集中研讨,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
其次是规范管理制度。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发展个性特长,通过规范贯通班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贯通培养班在成立后,班级学生人数原则上都是只减不增,学生可以自愿退出。
另外还有支持保障制度,通过建立贯通班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校长—中层—年级三级工作领导机制。加强师资建设,通过遴选具备贯通培养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教师,联合教研组构建贯通班教师专项培训,构建适应贯通培养育人模式的师资团队。
成都列五中学贯通班学生正在教室上课
备考压力减轻,家长焦虑得到缓解
对于贯通班,家长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和感受?
成都列五中学初一学生家长曹黎表示,自从孩子进入贯通班后,家里明显有了几点变化。一是焦虑和压力得到了缓解,以前总会担心孩子考不上高中,如今没有了这样的顾虑;二是孩子的课余时间变得更多了,每天都能根据老师的节奏稳扎稳打地学习知识,极大减轻了孩子中考备考的担忧,同时也有了更多时间发展兴趣,从而实现更全面的成长。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贯通班学生家长刘凯也有着相似的感受。
“孩子现在入了学,但是想着后续初中、高中的求学路,升学总还是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作为家长,我们心里就会一直悬着一块石头。”刘凯说,如今孩子幸运地进入了贯通班,可以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等于是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求学之路都有了明确的规划,“我们也就安心多了。”
他表示,这样的贯通班不仅可以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升学路径,大大缓解家庭的升学焦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培养也会更加连贯和系统,“这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贯通班的亮点之一。”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殷建
编辑 张寻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