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招14专业新增19个,北京这所高校转型,80%毕业生留京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这几年火了!一所原本属于中国石化集团的高校,2000年划到北京市管理后,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应用型高校的“领跑者”。最近,2024年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给它点了个大大的赞,说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水平在同类高校里一骑绝尘。这学校是怎么做到的?咱们来好好聊聊。

这所学校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敢改、会改。北京要发展,产业得升级,学校就得跟上节奏。学校领导脑子活,盯着北京的产业需求、学生的就业情况,还有报考的热门方向,直接把14个不那么“吃香”的老专业停了,新增了19个紧跟时代的新专业。比如,化工、机械这些传统专业,没丢,但都升级了,融进了智能、绿色这些新方向。结果呢?80%的毕业生留在了北京,70%干上了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有40%直接进了高精尖产业。这数据,比北京市属高校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硬是把专业和市场需求对上了号。

学校不光改专业,还在课程上下了大功夫。现在的产业,讲究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学校就顺势推出了“+人工智能”“+安全应急”“+绿色低碳”的培养策略。啥意思?就是让学生学的知识更“杂”一点,更实用。比如,他们建了个医药化工与装备的交叉学科平台,还开了“低空技术与管理”“智能感知工程”这样的微专业。学生可以主修一个专业,再加个微专业,学的知识既广又专。学校还新增了185门跨学科课程,出了200多本新教材,甚至还牵头做了北京市《人工智能导论》的应用案例库。这样的课程,学生学完出去,脑子里装的都是企业想要的“干货”。

学生学得好不好,数据不会骗人。学校连续五年跟踪调查,发现毕业生五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比同类院校高2000多块。这说明啥?说明学校教的东西真管用,学生出去能站稳脚跟,赚得多,干得也好。学校还弄了致远新工科、中法班、中德班这些特色实验班,专门培养能搞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脑子活了,能力强了,找工作自然底气足。

说到找工作,学校在“产教结合”这块也玩得转。啥叫产教结合?就是学校不光自己教,还拉着企业、政府、行业协会一块儿干。他们跟企业建了9个产业学院,2024年光是校企联合开发的课程就有131门,教材34本。学校还跟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一起,制定了20多项地方标准。这可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学的都是真刀真枪的技能。他们还建了25个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前就能去真企业练手。结果呢?学校就业率连年超过95%,这数字摆出来,谁不服?

学校这套玩法,核心就是“四元联动”。啥是四元?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四方一起发力,资源共享,学生受益。比如,学校跟顶尖行业协会合作,建的实训基地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学生一毕业就能上手干活。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学得扎实,也让企业省了培训的功夫,政府和行业协会也乐见其成,简直是皆大欢喜。

说到这,学校的经验其实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想跟上时代,就得学会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能从一个行业高校,变成应用型大学的“排头兵”,靠的就是敢想敢干,紧跟需求。咱们平时工作生活,是不是也得学学这种灵活劲儿?时代变了,咱也得动起来。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