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午报
一生从一事,当好特殊孩子引路人
——记平谷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旺
![]() |
今年教师节期间,平谷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旺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他首次登上市级舞台,在“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第七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特等奖。消息传来,学生们纷纷为他点赞,这位在特殊教育一线已经坚守35年的老师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我就是千万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不过是做一行爱一行,没干出什么耀眼成绩,不如把版面留给模范人物吧。”
带领听障生每天进行上百次发音训练
谦逊、低调是李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形容自己“只是一个还算敬业的小老头、一名最普通的特教班主任”。然而,30余载的特教生涯,他比谁都清楚特殊孩子成长的不易,那些看似微小的进步背后,是特教老师以成倍于常人的耐心与爱心,一寸寸凿出的光。
1990年,李旺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进入平谷聋人学校工作,开启他的特教生涯。第一次推开教室门,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他,虽然不能用言语问候,但孩子们用手语打出“老师好”。在无声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一朵朵虽然安静却质朴的花朵,忐忑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
特殊障碍学生想要更好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生活实践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过去,由于缺乏如今先进的医疗康复手段,李旺教听障生时只能着重训练他们的看口型和书写能力。教发音时,他握着学生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震动,再带他们对着镜子模仿唇形,一遍遍重复发音训练。他每天要进行几十次到上百次的“啊——”“妈——”发音,直到腮帮子酸痛得说不出话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的一天,学生突然发出一声含糊的单音“妈”。那一刻,李旺不禁哽咽了,他忽然明白了坚守的力量,就是在漫长无声的等待中守护生命绽放的可能。
付出无限努力,换来无数次育人奇迹
1994年,学校迎来第一批智力障碍学生。与听障生相比,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教育起来更加不易:重复数百遍的训练内容,往往换来的只是学生茫然的眼神;引导孤独症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却一次次被他们突然爆发的情绪推远……那段时间,李旺迷茫过、沮丧过,但看到家长充满期盼的眼神,他就重新鼓起劲头,告诉自己“坚持,再坚持一下!”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残障程度比较重,认知能力有限,相比文化知识,学习生活技能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学校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专门课程,李旺牵头与同事们成立教学攻坚小组,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不厌其烦地重复每个知识点,直到学生形成记忆。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小希伴随发育障碍,还患有孤独症,刚进班时连拿笔写字都不会。李旺从一笔一划开始教起,靠着一股子韧劲,带着小希一步步摸索。慢慢地,小希学会书写简单的汉字,继而把一个个没有关联的词语拼成一句话,再写出完整一段话,一点点创造出奇迹。
有一天课间休息时,小希在李旺的身边走来走去,不时望向他小声嘀咕。李旺不解,把小希叫到身边询问,“孩子,你想说什么?”小希用两只小手扒住李旺的脑袋凑近他,用只有他才能听到的声音说:“李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写的文章被《平谷文学》发表了!感谢您教我写字。”听到这个曾需要老师抱着在黑板上写字的小家伙分享的好消息,李旺心中百感交集,再一次看到坚持的意义。
教书时间长了,李旺也曾遇到过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思索再三,这位1993年就入党的党员教师还是选择留下来,陪伴一批又一批特殊的孩子们。“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不过是和许许多多百姓一样做着自己的良心事,更何况我学的是特殊教育,母校教育我做一行就要爱一行,单位里的前辈们也都是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的性格,耳濡目染间教育我做就要努力做好。”他说。
靠着这份执着,李旺和同事们付出的努力,换来无数次奇迹:听障孩子叩开大学之门;孤独症孩子勇敢站上舞台朗诵诗歌;脑瘫的孩子拿起笔书写;生活曾经不能自理、靠老师帮着洗净全身和满是脏污衣裤的男孩长大成人,今年6月结束九年义务教育学习升入职业高中……特教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耐心、爱心和专业知识,给特殊孩子搭建起通往社会的桥梁。
用爱和担当践行“一生只干好一件事”诺言
35年来,从听力障碍教育到智力障碍教育,再到针对特殊学生的职业教育,教过特教全学段的李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虽然辛苦,但也从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工作早期,听障孩子学会简单发音、看口型,能和老师互动,再学会一些简单技术能够养活自己,他的心里就美滋滋的;教多重残疾学生时,学生能够开口和他交流,有说写能力的孩子能够用笔描述生活场景,他就乐得合不拢嘴;负责大龄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时,他教学员们学习技术,带着他们制作售卖中性笔,看到学员成功把作品卖出去,拿到劳动收入实现自力更生,就是他的开心时刻。“我的幸福感很低,容易满足。”他打趣道。
工作之余,李旺还主动利用特教经验,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担任派出所的“编外”手语翻译,走进社区为听障老人讲解防诈骗知识,去福利机构陪伴残障孩子做游戏……20多年来,他累计参与近百项志愿活动,服务时长超过2100小时,2021年获评“首都最美志愿者”。
择一事,终一生。今年9月,李旺开始教新升上来的职高学生,开启一段新的征程。特殊教育之路没有终点,他将继续用爱和担当坚守特殊教育一线,践行刚入行时许下的诺言——“一生只干好一件事,当好特殊孩子的引路人。”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