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校以特色德育助“折翼天使”向阳而生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本文转自:鄂州日报

从“星星的孩子”到“新时代好少年”

市特校以特色德育助“折翼天使”向阳而生

全媒体记者郭爱兵 通讯员芦荟

  阅读提示

  9月25日下午,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各班观看2025年鄂州市“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发布会直播。当视频中出现该校学生汪钰的身影,发布她自强不息、勤奋学习、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感人事迹;当她从市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呼、老师们欣慰的笑脸,教室里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动人场景,正是市特殊教育学校特色德育成果的最佳见证。

  在这所特殊的校园里,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正在蓬勃生长。近年来,已有皮文杰、汪钰等5名学生先后获评市级、校级“新时代好少年”,熊留宇同学荣获“湖北省环境友好使者”称号,张紫涵、汪钰获评“湖北少年环保使者”,方想、刘雅诗获评市优秀共青团员、市优秀少先队员,等等。星光闪耀的背后,是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持“以爱予乐、启智育人”理念,构建特色德育体系,为每一个特殊生命赋能,静待花开的生动实践。

  

  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时代好少年汪钰的领奖现场

  精准德育为每颗“星星”绘制专属成长地图

  近日,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专业心理健康机构,开展秋季开学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温暖的“把脉问诊”。

  在这里,每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放着结对学生的“一人一策”成长档案,每份档案都记录着一个生命的独特轨迹。这份档案不只是学业水平的简单记录,更深入触及孩子的认知行为特点、情绪状态、家庭环境、社交能力,乃至潜在的优势特长。

  “对于汪钰这样的听障学生,我们着重培养她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敏翻看着汪钰的成长档案说,“刚入学时,她还是一位不敢表达、胆小害羞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成为敢说敢干、乐于助人的小榜样。”这份档案详细记录着汪钰从最初只会简单手语,到如今能流畅“讲述”、主动参与校内外活动的点滴进步。

  “我们的德育,从接纳和读懂孩子开始。”校长杨敏表示,“对于自闭症倾向的孩子,我们重点培养规则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听障学生,我们通过视觉化引导和情境实践,培育他们的同理心与责任感。”这种基于深度评估的个性化德育方案,就像为不同花苗调配专属养分,精准契合了每位特殊学生的成长需求,让教育的阳光雨露都能滋润到心田。

  融合浸润让美德在无声处生根发芽

  “我是推普小能手”亲子诵读活动充满温馨与欢笑;“看图说话”“简单对话”等趣味语言训练在游戏中提升语言能力;一幅幅推普主题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展现着孩子们对普通话的独特理解……推普周期间,市特殊教育学校围绕“特教学生经典诵读”开展教研,开发适配听障、培智学生的诵读资源,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心设计的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浸润。

  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已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贯穿于学科教学、日常生活全过程,转化为特殊学生可感知、可践行的日常行为。

  在“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主题教育中,文明礼仪主题班队会、学习“班级礼仪公约”等活动,切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数学课上,老师通过模拟超市购物、银行存取款,渗透诚信与理财观念;在音乐课上、在文娱活动中,孩子们在音乐节奏中学习遵守指令与团队协作;在烘焙、洗车、园艺等职业技术课上,辛勤劳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自然而然的要求。

  在学雷锋活动中,“帮助他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清扫社区环境、协助老人过程中获得的真实快乐和价值感,向上向善便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

  在校园安全演练活动前,老师除了给学生普及各种安全常识外,还教孩子们识别火灾、地震等险情警报的声音含义,演示并纠正他们的摔倒自护姿势;演练过程中,发现有同学在楼梯间不慎“摔倒”,附近学生会立即停下脚步,大声提醒后方同学注意,并自发围成保护圈,阻止人流继续下行,与老师一起搀扶起“摔倒”的同学……

  “我们相信,德育的最高境界是‘赋能’。”学校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创设支持性环境,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自然养成良好品德,能更好激发学生内在的成长动力。

  实践育人在体验与认可中搭建自信的阶梯

  市特殊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快乐成长为核心,构建了以生为本、层层递进的实践活动体系,强调在“做中学”,在亲身体验中实现知行合一,提升综合素养。

  开学典礼上,少先队员们向五星红旗敬礼,全体师生齐唱国歌,鼓励大家铭记历史,展现新时代奋进者的家国情怀,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争做让党放心、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好少年。

  9月3日,学校组织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师生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内心的震撼和自豪。

  通过每周国旗下的讲话、系列主题班会、“五老”宣讲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红色种子”。传统节日里,开展祭扫烈士墓、包粽子、做月饼等活动,让家国情怀和文化传承变得可触可感;开设太空种子种植、围棋、剪纸等特色课程,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艺术潜能。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展演活动,展示风采,提升自信。广泛链接社会资源,聘请各界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与“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活动,搭建起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桥梁。

  当孩子们在志愿服务中被投以赞许的目光、踊跃登上舞台进行文娱表演、180余人在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奖状,更是“我能行”的强烈自信。

  而这种从成功体验中建立起的自尊自强,将成为特殊儿童迈向未来最坚实的基石,赋能他们拥有更丰盈的人生旅程。

  从需要被照顾到主动帮助他人,从封闭自我到开放心,从“星星的孩子”到“新时代好少年”,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育德”、开发实施快乐有益的校本课程“润德”、组织丰富深刻的实践体验“养德”,成功引导特殊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持续为“折翼天使”照亮前行的道路。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