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小城教书20年,他们让9000学生走出大山,却从不言苦

2000年的夏天,15个年轻人从河北保定学院出发,坐了五天四夜的火车,穿过茫茫戈壁,来到新疆且末县。那里是沙漠边上的小城,三面环沙,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他们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去淘金,而是去教书。为什么?因为国家号召西部大开发,他们想为那里的孩子做点实事儿。

这些年轻人刚到时,心里也打鼓。毕竟,城市和沙漠的生活差太远了。没wifi,没商场,连吃顿热乎饭都费劲。段军,当年的校长,下了火车就说:“来都来了,就好好教书。”可真到课堂上,看到孩子们眼里的渴望,他们才明白,这地方缺的不是沙,是知识。

有一幕,很多人忘不了。有个老师要走,学生们哭着送行,围着车不肯散。老师怕自己也绷不住,赶紧拉上车窗帘,偷偷抹泪。学生问:“你们会不会也走?”庞胜利和同事们当场拍胸脯:“不走!一定把你们教到毕业!”从那天起,他们下定决心,留下来,扎根。

教书可不是站讲台上念课本那么简单。且末二中的学风当时挺乱,学生基础也差。老师们白天上课,晚上改作业,还得想办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他们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课后还陪学生聊天,帮他们解心结。几年下来,学生成绩蹭蹭往上涨,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这群年轻人用行动证明,教育能改变命运。2000年到2024年,保定学院一共派了近400名毕业生去西部教书。其中几十人留在了且末,教了9000多个学生。想想看,9000个孩子!他们从沙漠小城走出去,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做了工程师,还有的回来当老师,继续传递知识的火种。

时间过得快,20多年眨眼就过去了。第一批老师现在有的头发白了,有的还在讲台上站着。他们没后悔过。庞胜利说:“看到学生有出息,比啥都值。”新一批年轻人也在2024年踏上西去的路,带着同样的信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4年的《感动中国》,把奖给了这群西部支教的老师。他们不只是教书,还在用青春点亮别人的梦。沙漠里长出了大树,孩子们有了未来。这份坚持,值不值得咱们点赞?如果是你,会不会也想去试试,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