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 润泽生命

本文转自:淮安日报

“淮安市文明校园”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阳光教育 润泽生命

■记 者 李 蓉 通讯员 王 敏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创建于1957年,60多年的办学历史孕育出光明、温暖、健行、日新的“向阳”文化。2010年,学校进行转型性变革,提出“健康快乐、主动成长”的阳光教育办学理念以及“让每一个生命向阳绽放”的阳光教育育人主张,旨在营造温暖、开放、公平的育人环境,引导师生健康生活、主动发展,形成自我成长的自觉意识与核心素养。该校获评“淮安市文明校园”。

构建阳光课程

实现内涵发展

该校深度开发自然资源及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将散点状的校本课程逐步整合成结构较为明晰的学科主题课程、四季实践课程、缤纷社团课程三大板块校本课程群。学科主题课程是全校所有学生都参与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对国家课程进行横向、纵向梳理,依据学生发展需求构建学科主题课程,如语文学科的“四季作文”“四季读写绘”课程、英语学科的“悦读”课程等,形成有效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路径。四季实践课程是学生分年级参与的实践性课程,以春夏秋冬为轴,打破学科壁垒,将学科教学与自然融通,与传统文化融通,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融通,各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实践课程。缤纷社团课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要目标,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打造阳光课堂

培育核心素养

该校始终将“阳光生态课堂”作为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重要抓手。紧盯发展前沿,深度开发研究学科育人价值,从不同领域深入挖掘,打破学科界线,融通育人价值。开展校本学生研究,树立学生潜能发展观,系统探究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学生发展需求、困难、障碍,制定具体策略。通过每周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每月一次专题教研活动、每学期一次集团校联合教研活动,将开放、灵动、融通的“阳光生态课堂”核心理念落实到教学中,不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阳光教师

促进成事成人

该校做好“阳光教师”梯队和个体发展规划,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活动、重建提升的循环持续研究机制,实施学习型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智慧型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梯队管理,发挥梯队动力和团队活力,激发成员个人发展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01日 20:4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