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育之下,小禾苗这样长成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暖育之下,小禾苗这样长成

到2035年,托育教育一体化幼儿园占比85%,让宝宝真正“赢在起跑线”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图片由嘉兴教育学院提供

  “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不仅是婴幼儿教育从“保基本”到“提品质”的升级,更是为每一个孩子筑牢成长基石的关键一步。这不仅考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能力,更需要家庭、幼儿园与社会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推动托育服务与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幼有善育”的关键环节。9月24日,嘉兴市举行托育教育一体化推进研讨活动,主题为“优托在嘉 暖育禾苗”。

  活动回顾了嘉兴市托育教育一体化建设十周年历程,解读了《嘉兴市托育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发布了线上系列课程,并分享了托育教育一体化实践经验,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参考。

  一体化有了“任务书”

  今年8月底,嘉兴市教育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嘉兴市托育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布置了哪些重点任务?又将如何落地?活动现场,嘉兴市教育局幼教干部陈春艳、嘉兴教育学院托育教研员汤含倩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据介绍,《实施方案》旨在整合优化学前教育资源,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群众享受到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

  在实施过程中,将以资源扩容、师资育强、服务提质、经费保障一体化为核心路径,聚焦托幼衔接、医育融合、普特融合、园家社医共育、安全协同和数字化赋能,构建托育教育一体化体系,打造具有嘉兴辨识度的“优托在嘉·暖育禾苗”品牌。

  《实施方案》还量化设定了发展目标:2025年,全市托育教育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到50%,一体化托位占比达65%,新增普惠性托位800个;2027年,全市托育教育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65%;2030年,全市托育教育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80%;2035年,托育教育一体化幼儿园占比达85%。

  《实施方案》明确了四项重点任务:推进托幼资源“一体化扩容”工程;实施师资“一体化育强”计划;开展托育服务“一体化提质”行动;建立托育经费“一体化保障”机制。

  幼儿园开设托班是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托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嘉兴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杜平提出“三个推进、三个防止”,以推动托班建设落地见效。

  “三个推进”指:推进科学化布局,强化规划引领;推进规范化管理,坚守安全底线;推进专业化发展,提升保教水平。“三个防止”即:防止盲目建设,确保科学有序;防止质量滑坡,坚持规范办托;防止家园脱节,强化协同共育。

  多主体分享“经验帖”

  《实施方案》为我市托育教育一体化制定了行动纲领,“三个推进、三个防止”则明确了实施路径与底线准则。

  区域和学校在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中积累了哪些经验?活动现场,平湖市教育局、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幼儿园、嘉兴市第二幼儿园、桐乡市崇福镇中心幼儿园等单位作了经验分享。

  作为浙江省托育教育一体化试点,平湖现有幼儿园50所,托班实际开班率73.8%,2025年有34个园区共提供42个班级、840个托位。平湖市教育局基教科程晓珍以《以“托”惠民 以“育”提质》为主题,分享平湖以“三个聚焦”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经验。“三个聚焦”指:聚焦“扩容量”,织密网络让大家“托得上”;聚焦“提质量”,丰富内涵让孩子“托得好”;聚焦“固根本”,健全机制让家长“托得稳”。“下一步,我们将从深入医育融合、改造适配园区等方面入手,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工作更高质量发展。”程晓珍说道。

  医育融合是托育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沈燕以四组关键词介绍实践经验:强基(强化师资队伍,提升“医育融合”胜任力)、架梁(构建“双线并举、三方联动”实践机制)、赋能(开发本土化、特色化医育课程)、聚能(构建区域医育融合生态圈)。

  教研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嘉兴市第二幼儿园副园长沈奇通过《“托起希望 育见成长——以幼儿为中心的主题教研实践”》分享了该园在教研方面的思考与实践。该园探索托育一体背景下的教研建构与推进,通过重构管理系统、构建一体化教研体系等措施,实现教研新突破。

  推进托育教育一体化,离不开联盟教研的支撑。为推进这项工作,我市建立起“市、县、园”立体式联盟教研体。桐乡市崇福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范惠根聚焦联盟教研,作了“如何打通托幼一体化‘最后一公里’”的分享。

  据介绍,在开展联盟教研中,我市构建起“群体共振·素养相长”的联盟教研体,推行“三阶递进·链式闭环”的联盟教研法,打造了“资源覆盖·经验升级”的联盟空间库。

  探索路注入“新动力”

  事实上,嘉兴早在2014年就开始探索破解“托育难”问题。

  活动通过短视频回顾了嘉兴市托育教育一体化建设十年发展历程,呈现嘉兴在托育教育一体化方面从起步、探索、进阶、突破到引领的数次跨越。

  十年来,为了破解“师资弱、衔接难、共育缺、管理欠”等难题,嘉兴走出了四条实践路径:

  托育联盟:三维赋能强师资。十年里,举办5期托育高级培训班、46次市级联盟研修活动,覆盖教师超3000人次。探索托幼一体化师资建设新路径,多家园所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进行交流展示。

  医育融合:双向赋能建标准。全省首个托班教养细则落地,18场医育实训、年度技能赛、省级健康监测项目联动,破解“衔接难”,打通医疗与教育边界,助力幼托科学衔接。

  小禾苗成长营:跨域共育聚合力。依托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优势,整合沪嘉资源,打造“小禾苗成长营”家庭科学育儿品牌,以“线上智慧课程+线下实景活动”的形式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切实提升家长育儿能力,十年开展了700余场活动,覆盖1.8万户家庭。

  托育+数字平台:全链赋能提效能。借助微信小程序,设置“育儿咨询”“课程预约”“成长记录”功能,累计服务1.5万多户家庭。借助大数据探索托位智能匹配与幼儿成长档案建设,推动服务从“线下单点覆盖”向“线上集成管理”发展。

  十年探索,嘉兴以实践切实破解托育难题。《实施方案》的印发,既是对嘉兴十年托育实践成果的梳理与提升,也为推动托育教育一体化按下“加速键”。未来,嘉兴将继续扎实推进这项惠民实事,为托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30日 00:40[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