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廊坊日报
躬耕教坛 立德树人
——记香河县城内第一小学教学副校长李云平
本报记者 张旭青
李云平是香河县城内第一小学教学副校长,从教25年来,她用耐心、爱心与责任心守护孩子们的成长。两年前,她接过教学副校长的重担,从“传道授业的教书人”转变为“赋能成长的领路人”,身份虽变,但躬耕教坛的初心从未改变。
李云平曾从事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的教学,虽然教授学科不同,但是李云平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日常。课堂上,她会结合语文课文里的《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通过讲故事、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数学课上,她用“中国高铁里程”“航天发射次数”等数据,帮学生直观感受国家发展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班会课上,她定期组织“我向国旗敬个礼”“红色歌曲大家唱”“家乡变化我来说”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科学课上讲述多位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索与家国责任相连,在潜移默化中让爱国种子扎根童心。
面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李云平坚持每天阅读教育专著提升教学能力,积极适应数字化教学,将动画、短视频等融入课堂,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近两年,李云平多次参与微课制作、精品课遴选、信息融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并获得了可喜成绩。这些成绩不仅让李云平收获了职业成就感,更让她坚信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一枝独秀不是春,作为教学副校长,她深知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动力,也是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面对教师队伍发展需求,她牵头制定教师成长计划,搭建分层培养平台: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安排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手把手指导,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岗位;针对中年教师,组织“教学创新大赛”“经验分享沙龙”,鼓励他们突破教学瓶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针对年龄偏大教师,开设“信息技术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多媒体教学工具,适应数字化教学需求。在她的带动下,全校教师积极拥抱教学创新,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从教多年,每当收到毕业学生发来的问候信息,看到家长在微信群里真诚的感谢,想起课堂上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李云平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李云平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从普通教师到教学副校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她以赤诚之心和不懈努力,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