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学季她收到来自大山里的喜讯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又到开学季,上海市瑾之润申达律师事务所主任许海霞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贵州明彻助学中心的喜讯:她长期资助的34名孩子,今年高考全部金榜题名,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更令人动容的是,其中分数最高的女孩,不仅超出贵州本科分数线一百多分,还毅然选择了法学专业。
“您三年的帮助和温暖点亮了我的未来,我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和您一样的人,完成我们共同的约定,传递您给我的那份独一无二、真挚美好的爱和温柔,谢谢您!”字里行间,满是少女对许海霞最诚挚的感恩。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见到了许海霞。尽管前一天因工作忙碌至凌晨1点,但谈起这份来自大山深处的“回响”,她的眼中瞬间泛起光芒,语气里满是欣慰。
“人民律师为人民,能守护偏远地区孩子的梦想,对我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许海霞的话语朴实有力。
时间回溯到2012年,彼时她走进上海南汇桃源儿童家庭寄养服务中心。孩子们眼中对生活的热爱与那份坚韧的生命力,深深地触动了她。也是从那时起,她坚定了一个信念:“法律人不仅要守护公平正义,更要为需要帮助的人点亮希望的灯塔。”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许海霞了解到贵州偏远地区孩子的求学困境。起初,她通过助学中心定向捐助三五个孩子;而后,受助人数逐渐增加。截至目前,她资助过的学生已达157人。每到春秋两季,她总会收到孩子们稚嫩却满是真诚的回信,为此常常热泪盈眶。
“您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时鼓励了我。”“许阿姨,您也要每天开心,别把笑容藏起来,像您这么好的人,一定可以长命百岁。”……600余封来自山区孩子的信件,被许海霞精心珍藏,视作最珍贵的礼物。这些温暖的文字,也让她更加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益之路值得一直走下去。
“服务为民是‘海派律师’百年传承的精神,最开始做公益,是抱着汲取前辈精神、学习履行社会责任的心态。慢慢走下来,公益已经内化为我的自觉行动,成了一种本能。”许海霞坦言。
作为一名从业21年的资深律师,她的专业素养,为公益事业提供了“精准赋能”的可能。长期处理公司清算和治理、股票大宗交易纠纷、金融信用、航空器融资租赁等疑难复杂综合类争议解决,让她养成了严谨务实、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而这份习惯,也被她带到了公益实践中。
2019年,当得知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青华乡五星小学的孩子没有热水洗澡时,她先独自前往现场调研,确认需求真实性后,再定向捐助20万元建设浴室,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
这些年来,她以专业态度对待公益,同时也用公益之心反哺实践:在参政议政时,她依托法律专业知识,为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在办理案件时,她坚守原则,全力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律所管理中,她注重传递行业温度,带动团队共同践行社会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当她带领瑾之润申达律师事务所全体同仁,将办公地址迁入上海中心大厦后,特意邀请了上海南汇桃源儿童家庭寄养服务中心的孩子们前来参观,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中国第一高楼的气派,在他们心中种下“逐梦”的种子。
“‘海派律师’书写了百年传奇,作为其中一员,我将不断践行海派律师‘忠诚爱国、服务为民、开放包容、开拓创新、引领先河’的时代精神,不断学习和成长,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许海霞说。(余东明 张海燕)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