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北疆的辽阔土地和多元文化,为“立德树人”提供了独特土壤。作为教师,我们深知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课堂上,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播爱国守边、民族团结的价值理念。语文老师在讲《草原》一文时,总会给孩子们讲很多蒙汉一家亲的故事;数学课上,老师总会把“守边护家”藏进计算题里,让学生计算内蒙古的沙漠“面积”有多大,能种多少棵防沙的沙棘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是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将民族历史与民族团结的内容讲得深入人心。
课堂外,我们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感受北疆辽阔与壮美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责任与担当。教育,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教师要在日常点滴中将“德”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情系北疆”,意味着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北疆更显其迫切与崇高。培养既有扎实学识、又有高尚品德,既怀报国之志、又能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北疆教育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更需明大德、守大道,以赤诚的奉献之心,来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崭新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兴和县明德小学 张慧慧 白凤艳 崔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