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迟到咋办?老师陪早起21天,班级大变样!

王明坤老师站在会议室前面,手里拿着一支粉笔,笑眯眯地看着台下的年轻班主任们。他没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直接分享了一个故事:班上有个学生总爱迟到,他没批评,而是陪着学生一起早到学校,帮他调整作息。没过几天,学生不仅准时了,还主动帮同学打扫教室。这就是王老师的管理秘诀:用真心换真心。

他分享的主题是用爱管理班级,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王老师说,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一员。他提到,班里有个内向的女生,平时不爱说话,成绩也不突出。他就每天找机会跟她聊几句,夸她字写得好看,慢慢地,女生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后来还当上了文艺委员。王老师说,管理学生不是靠批评,而是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王老师还讲了怎么打造班级文化。他班上的墙上贴满了学生自己设计的标语,比如“今天努力,明天骄傲”。这些标语不是他定的,而是让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他觉得,学生参与了班级建设,就会更有归属感。数据也证明了他的方法有效:他带的班级,学生违纪率比年级平均水平低了30%,而活动参与率高了25%。

说到学生习惯,他有个“21天计划”。他发现,很多学生做事拖拉,就定了个规矩:每天作业必须按时交,连续21天不耽误的,奖励一本笔记本。结果,班里80%的学生都养成了按时交作业的习惯。他笑着说:“小奖励,大效果,学生们可喜欢这个了。”

家校沟通也是王老师的强项。他不光是开家长会,而是建了个家长群,定期分享学生的进步。比如,有个学生数学考了高分,他就拍了张试卷发到群里,家长们都特别开心,觉得孩子被看见了。家长们也更愿意配合老师工作,班级管理顺畅了不少。去年,他班上家校联系率达到100%,家长满意度调查得分高达95。

在处理学生矛盾上,王老师有个绝招:不做裁判,做引导者。一次,两个学生因为座位问题吵架,他没直接说谁对谁错,而是让两人轮流讲自己的想法,最后自己商量出解决办法。他说,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比老师帮他们解决更重要。这个方法让班里的小矛盾减少了50%。

班级的凝聚力怎么来?王老师有妙招。他组织过一次“班级才艺秀”,让每个学生都上台表演,哪怕只是讲个笑话。活动后,学生们关系更亲近了,班级氛围也更热闹了。他还分享了一个数据:活动后,班里学生主动参与集体项目的比例从60%涨到了85%。

互动环节,年轻班主任们坐不住了,纷纷抛出问题。一个老师问:“学生老玩手机,咋管?”王老师建议,定个“手机时间”,课间可以用,课堂上必须收起来。他还让班干部带头执行,效果不错。另一个老师问:“班干部咋选?”王老师说,别光看成绩,要看谁有责任心,比如愿意帮同学的,往往是好苗子。

年级主任王进磊最后上台,表扬了王老师的分享。他说,管理班级不只是管纪律,更要管人心。他希望老师们多学王老师的办法,用心去带学生。数据显示,学校去年因为班主任工作得力,学生整体满意度提升了15%,违纪事件减少了20%。

王老师的经验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年轻班主任的路。他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大家: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心陪伴学生成长。未来,这些老师会怎么带他们的班级?他们又会创造出哪些新方法?值得期待。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