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跑去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搞合作,这事儿听起来就挺带劲!9月中旬,学院院长赵耀培带着几位老师,风风火火地飞到这两个国家,干了一件大事:跟当地高校和企业签合作协议,打算把咱们的职业教育推向国际舞台。这不是简单的出国逛一圈,而是实打实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让中国技术走出去,培养更多能干活儿的人才!
先说乌兹别克斯坦的行程。赵院长一行人刚到塔什干,就直奔国立交通大学。学校里教学设备齐全,实训场地也很像样。他们参观完,觉得这地方跟咱们的职业教育路子挺合拍。双方坐下来一聊,很快就敲定了合作的大方向:一起办学校、搞师生交流、建课程,还签了合作备忘录。这就像两家人商量好了一起做生意,目标明确,干劲儿十足。
接着,他们又去了塔什干信息技术大学。这次聊得更细,讨论怎么共享教学资源、对接技术需求。简单说,就是咱们有啥好东西,可以拿出来跟人家分享;人家需要啥技术,咱们也能帮忙。双方聊得火热,恨不得马上就把合作项目启动起来。这就像邻居之间借个工具,顺便还聊出了新点子,特别实在。
在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团还跟几家中资企业见了面,比如万达汽车租赁维修公司和比亚迪服务中心。这些企业说了,他们在汽车维修、装备制造、智慧物流方面很缺人手。学院一听,马上想到可以用“订单式”培养人才。啥叫订单式?就是企业需要啥样的人才,咱们就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这就像饭店点菜,客人想要啥口味,厨子就做啥,保证对味儿!
到了俄罗斯,代表团也没闲着。他们先去了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这所学校对咱们的到来可上心了,直接用俄罗斯最高礼仪——面包加盐欢迎!这仪式在俄罗斯可是大场面,相当于咱们请客吃饭摆满汉全席。双方一拍即合,签了合作协议,准备一起办数控技术专业。赵院长还上当地电视台接受了采访,聊了两校怎么在高端装备制造上加深合作。这事儿上了电视,影响力可不小!
在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双方聊得也很投机。智能制造、电气自动化、工商管理,这些都是学院的强项。两校决定在已有教师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入对方优质课程,争取让学生学到更实用的东西。合作备忘录一签,相当于给未来的合作画了个蓝图。这就像两家工厂决定联手生产新产品,步子迈得稳当又扎实。
代表团还跑去俄罗斯伏尔加数控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专门做机床,急需数控技术培训。他们跟学院一谈,觉得特别对路,直接签了合作备忘录,还挂牌成立了“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中小机床海外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这名字听起来有点长,但意思简单:咱们要在俄罗斯帮他们培训技术工人。这就像在人家地盘上开了个培训班,专门教本地人干活儿的真本事。
为啥这事儿让咱们听着这么带劲?因为它不只是学院自己的事儿。职业教育走出去,带着中国技术、中国经验到“一带一路”国家,帮当地人学本事、找工作,这是在给咱们国家长脸!就像家里有人出去闯荡,干出了名堂,咱也跟着骄傲。更别说,这种合作还能让中国和这些国家走得更近,大家互帮互助,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