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协同赋能科学教育,2025年中小学教师科学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开班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9月23日,由湖南省科学技术馆承办的“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正式启动。本次培训以“基于科技馆科普资源的科学实践活动设计”为主题,面向湖南、广东、广西三省的小学及初中科学教师、科技馆辅导员等100余人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研修,旨在推动科技馆资源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深度融合,助力科学教师跨学科实践能力提升。

△活动现场

聚焦实践能力,回应科学教育新要求

开班仪式上,湖南省科学技术馆党委书记、馆长龙超颖发表欢迎辞。他指出,本次培训紧紧围绕“为何推进、提供什么、如何落地”三个关键问题展开,不仅是落实国家“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科技馆从“提供参观服务”向“提供教育解决方案”转型的重要实践。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党委书记、馆长龙超颖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政策,为科普教育与馆校合作指明了新方向。龙超颖强调,面对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的教育理念转变,科技馆必须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要桥梁。

三大平台支撑,推动资源向课程转化

为系统赋能科学实践活动,湖南省科技馆正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科艺体协同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三大平台。龙超颖介绍,通过整合展品、专家、课程等资源,科技馆推动形成“课本知识→场馆实践→家庭延伸”的教育闭环;投资1.2亿元改造主题展厅、建设实训基地,开展科技艺术展、无人机挑战赛等活动,实现“五育融合”;同时打造“问问”IP,联合媒体、高校、企业推动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形成“公益+市场”良性循环。

“展厅即课堂、展品即教具。”龙超颖表示,科技馆将全面开放资源,支持教师将场馆内容转化为校本课程,实现科学实践活动常态化、体系化开展。

课程体系务实,注重从理念到实操的贯通

本次培训课程设置突出“政策解读—理念革新—实践操作—成果转化”四大模块,组织参训教师深入湖南省科技馆展厅、“湖南低空经济集团展厅”“阿凡达星球人工智能科普基地”等现场教学点,开展实地调研与共创设计。培训还设置成果汇报环节,由专家点评指导,推动优秀方案与学校课程、科技馆活动对接转化。

教师反响积极,期待将AI与场馆资源融入教学

来自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的科学组长李萍作为教师代表接受采访。她表示:“非常荣幸参加本次培训,我校曾在省科技馆举办的科技节活动中深受启发。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更好地将AI等新技术融入科学教育,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她进一步指出,教师将努力把科技馆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提升科学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本次培训是湖南省科技馆践行科普惠民、服务教育转型的实质性行动。通过跨省联动、角色混编、场景融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设计与资源整合能力,也为构建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生态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场聚焦实践创新的培训,正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潇湘晨报记者吴雨晴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