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没作业却累成小陀螺,7个兴趣班偷走快乐,父母还蒙在鼓里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张姐女儿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放学后,4点跳舞,5点弹钢琴,6点学英语,周末还得赶绘画、围棋、书法、轮滑四个班,整整7个兴趣班,把一年级“没作业”的时间塞得一点空隙都没有。孩子才6岁,每天像个小陀螺转个不停,哪还有喘口气的时间?张姐说,她一开始觉得多学点总没错,可现在女儿连笑都不笑了,回家就往床上一躺,话都不想多说一句。

我也经历过这种“怕孩子落后”的焦虑。儿子刚上一年级时,周围家长都在给孩子报班,我一咬牙也给他报了书法和英语课,心想“别人家孩子都学,咱不学不就掉队了?”可没过两周,儿子就开始磨蹭,早上起床赖在被窝里,说“书法课坐得腰酸”“英语单词背得头晕”。有天我翻他作业本,看到他画了个“哭脸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不想上课”,我才猛地意识到,孩子不是机器,家长一厢情愿的“为他好”,可能正在偷走他的快乐。

孩子的兴趣班多到离谱,伤害远比我们想的深。第一个问题,是把孩子真正的兴趣给掐没了。张姐的女儿本来爱画画,可现在每周日早上被硬拽去绘画班,前一天刚上完轮滑课,累得倒头就睡,第二天带着黑眼圈去上课,画笔拿在手里都像个沉重的负担。专家说,一年级孩子的兴趣像风一样自由,今天可能喜欢跳舞,明天可能迷上搭积木,可满满当当的兴趣班,把“喜欢”变成了“任务”,孩子最后连喜欢什么都忘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亲子关系被弄得一团糟。张姐说,女儿现在几乎不跟她说话了。以前放学后,孩子会叽叽喳喳讲学校里的趣事,现在一上车就低头不吭声,问多了就急得喊:“别烦我,还要上课呢!”一年级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放学后妈妈的拥抱,睡前的故事,可家长把时间都花在“赶场”上,哪还有工夫好好聊聊天?我也犯过这错,当年忙工作忽略儿子,他偷偷玩手机,其实是在求救。现在孩子用沉默对抗兴趣班,意思不就是“妈妈,我想你陪我玩,不是陪我上课”吗?

第二步是给孩子留点“喘气”的时间。我把每天下午4点到6点定为“自由时间”,让儿子自己决定是搭乐高、下楼玩,还是看绘本。一开始他总说“不知道干啥”,可慢慢地,他开始叫小伙伴来家里搭积木,还自己发明了“乐高小游戏”。专家说,孩子需要“无所事事”的时间,才能长出自己的想法。一年级的孩子,不是机器人,塞满日程表,只会把他们的好奇心压得喘不过气。

张姐也学着减负,把女儿的7个班砍到只剩画画班。上周她发来一段视频,孩子趴在地上画“全家去公园”,嘴里还哼着歌,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我看着视频,心里也跟着暖起来。一年级没作业,本来是留给孩子“长大”的时间,不是让家长拿来“冲刺”的。我们的任务不是把孩子塞进各种班,而是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世界还有好多好玩的事等着去发现。

现在,我跟儿子约定,每周留一天“啥也不干”,就去公园跑跑跳跳,或者在家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他最开心的一次,是我们一起在草地上追着风筝跑,笑得满脸通红。那一刻,我觉得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而不是被兴趣班绑住的小机器人。张姐也说,女儿现在会主动拉着她讲画画的事,母女俩终于又有了说不完的话。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