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抑郁厌学的问题,做了心理咨询却收效甚微?

现在,孩子抑郁厌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家长在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会选择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往往发现效果并不如预期般显著。这不禁让很多家长发出疑问:为何心理咨询的专业介入,有时也难解孩子心中的结?

下面,我们将结合某乎热议的话题讨论与相关资料,从多个维度来深入聊一聊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文前的家长朋友有所帮助和启发。

为何孩子会出现抑郁厌学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深植于家庭环境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因素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当孩子长期处于高压、缺乏关爱或理解的环境中,抑郁和厌学情绪便可能悄然滋生。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孩子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业负担重、考试频繁、期望值高,这些外部因素不断压迫着孩子的心理防线。当压力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表现为厌学甚至抑郁。

另外,谢老师还表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性格特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孩子天生敏感多思,对环境的细微变化都能敏锐感知,这既是他们的优点,也可能成为他们承受心理压力的弱点。

心理咨询效果不佳的原因?

心理学角度的解读与建议

那么,面对“孩子出现抑郁厌学的问题,做了心理咨询却又收效甚微”的难题,到底有何破局之策呢?对此,荣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自身的人生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朋友参考:

1.家庭系统的调整

从家庭入手,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家长应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尝试与孩子建立更加平等、开放、理解的亲子关系。通过家庭会议、共同活动等方式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心理咨询的深入与持续

3.学校与社会的支持

学校和社会也应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有力支持。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社会则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减少对孩子的过度竞争压力、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难,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去理解、去支持他们,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健康成长!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