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劳动教育成亮点!省级劳动教研员培训活动走进乐从

9月20日,记者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获悉,广东省劳动教研员培训活动分会场近日在顺德区罗沙小学开展,来自全省各地的劳动教育教研员、专家及教师代表汇聚乐从,共探劳动教育新路径,共绘五育融合新图景。

广东省劳动教研员培训活动分会场在顺德区罗沙小学开展。 受访者 供图

活动上,罗沙小学校长王李萍作了题为《“四园”牵线,劳艺筑桥》的主题分享,系统介绍了学校以劳动教育推动五育融合、构建育人新生态的实践与思考。

他介绍,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石,罗沙小学通过“四园”(田园、花园、乐园、家园)基地建设,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每一处环境、每一门课程,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探索出“审美浸润—文化赋能—思维启智—责任培育”的递进路径,推动劳艺融合,让劳动成为五育融合的“纽带”。

在校园参观环节,与会代表依次走进孔雀鸵鸟园、百花园、陶艺墙、精油冷萃提炼室和百药园等特色场所,实地感受罗沙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的匠心独运。

陶艺墙吸引与会代表打卡。 受访者 供图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劳动教研员梁惠燕、顺德区教育研究院劳动兼职教研员张永新等专家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表示高度认可。有学员感慨:“走进罗沙,仿佛步入一幅劳动教育与美感教育交织的画卷。”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响应全市普及人工智能课程的基础上,罗沙小学还将人工智能与传统劳动教育相结合,探索“AI+劳动”新模式。在四间劳动项目教室中,师生们不仅深耕顺德美食、本草文化、非遗技艺等本土课程,传递爱国爱乡精神,更尝试借助科技手段为劳动教育赋能,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拓展劳动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罗沙小学是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此次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学校作为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成果与该校教育管理团队高效的协作能力和“服务即教育”的理念内涵,也为全省劳动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

以劳动为纽带的课堂,将顺德美食、本草雅韵、非遗技艺等乡土根脉深深植入实践。 受访者 供图

接下来,罗沙小学将继续坚持以“四园”为基地、以美育为浸润,持续深化劳动教育课程创新,推动五育融合落到实处,助力每一个孩子成为懂劳动、会实践、善创新、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罗沙小学供图

【作者】 欧阳少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