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丽:二十一载坚守育桃李(我奋斗我幸福)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李加丽和22级学生合影。
  李加丽和学生。
  李加丽获得的荣誉。
  25级新生班会。

  25级新生班会。

  本报记者 冯祖玲

  ●“我一直觉得,教师是一份特别有力量的职业。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可能在学生心里种下种子,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在我眼里,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无论未来走哪条路,都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更不能走歪路。”

  在保山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总有一个身影步履匆匆:清晨早早出现在教室查看早读,课间围着学生耐心答疑,晚自习后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梳理教学思路……她就是45岁的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李加丽。从2004年走出保山师专校门,到如今在保一中的讲台上辛勤耕耘,21年的教学生涯里,她辗转汶上中学、河图中学,最终扎根保一中,用热爱与坚守诠释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谛,更用温暖与智慧点亮了无数学生的成长之路。

  深耕教学结硕果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李加丽深知数学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要求之高。她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都需要逐步调整。为此,李加丽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先抓习惯,再提成绩。

  “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孩子,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尤其是数学,知识点难度提升,要是一开始习惯没养好,后面很容易跟不上。”李加丽说。在初一年级的课堂上,她的教学进程会特意放慢,每一个知识点都讲通讲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习惯养成了,后面学起来就顺理成章了,成绩自然也能提上来。”  为了让教学始终保持活力,李加丽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每天课后,她都会抽出时间浏览教育类网站,学习全国优秀数学教师的教学案例;定期整理自己的教学笔记,把成功的经验、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反复琢磨优化;还经常和同级班主任、数学组的同事们交流,分享教学心得、探讨班级管理技巧……

  这份对教学的较真与投入,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2025年中考中,李加丽所带的初三班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60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高达99%,班级最高分690分,位列全区、全市中考成绩第二名。这样的成绩,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李加丽多年来匠心教学的最好回报。

  守护成长暖童心

  “李老师不仅教我们数学,还特别关心我们,我们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她说。”这是学生们对李加丽的评价。在班级管理中,她始终坚持“不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对学习有困难、心理有困惑的学生,她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她班上曾有一个女生,在初一下学期快要结束时,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加上心理压力大,开始频繁请假。李加丽察觉到了异常,多次和女生沟通,但女生始终不愿多说。为了了解情况,李加丽利用课余时间去女生家里家访。家访后她才知道,女生的家庭情况十分复杂,家里是低保户,妈妈残疾,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姐姐在职业中学读书。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学习上的挫败感,让女生产生了不想读书的念头。

  了解情况后,李加丽没有放弃这个学生。她一方面多次找女生谈心;另一方面,她也和女生的父母沟通,希望家长能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李加丽的耐心劝说和帮助下,女生决定先休假至本学期结束调整状态。初一下学期重返校园后,女生更加努力,李加丽也一直关注着她的学习与生活,时不时给予鼓励。中考时,这名女生不负众望,考出了636分的好成绩,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还有一名从施甸来的男生,曾因“睡不着觉”让李加丽格外牵挂。一次查寝时,男生主动向她倾诉自己晚上经常失眠,白天上课精神萎靡。细问之下,李加丽才知道,男生因为家离学校远,和父母沟通很少,总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不相信自己,心里的委屈无处诉说,渐渐影响了睡眠和学习。

  担心男生的心理状态,李加丽第一时间带他找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陪他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她还特意嘱咐同寝室的男生,课余时间多陪他跑跑步、聊聊天,帮他尽快融入集体。那段时间,李加丽每天都会找男生聊几句,问问他的睡眠情况、学习状态,让他感受到关心。慢慢的,男生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睡眠好了,上课也能集中注意力了,成绩也稳步提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老师,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才能读懂他们的心事,帮他们走出困境。”李加丽说,看到学生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细节育人筑梦想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李加丽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管理班级的“秘诀”。从初一开始,她就注重培养学生的细节意识:要求教室的书桌摆放整齐,书本、文具分类收纳;地面要保持干净,哪怕是一片小纸屑,也要及时捡起;课间操时,队伍要整齐,动作要标准……一开始,有些学生觉得“没必要这么严格”,但李加丽坚持以身作则,每天早自习前都会亲自整理讲台、检查教室卫生,看到不规范的地方就耐心提醒。

  久而久之,学生们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教室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需要老师提醒,大家都会自觉维持卫生;班级里的各项事务都有专门的学生负责,真正实现了“事事都有人做,人人都有事做”。这种对细节的重视,也延伸到了学习上——学生们做题时会仔细审题,避免因粗心出错;整理笔记时会条理清晰,方便复习巩固。

  在李加丽的带领下,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各项评比中都表现突出: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学校开展的班级评比中,她的班级几乎每次都能获得“优秀班级”的称号;2024年上学期,班级还荣获了“市级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李加丽日复一日的付出。作为班主任,她每周要上20多节课,除此之外,还要处理班级事务、与家长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几乎每天都“泡”在学校里。但这份忙碌与辛苦,从未动摇过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因为成为一名教师,是她从小深埋心底的梦想。

  “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对我影响特别大,她不仅教我们知识,还特别关心我们的生活和成长,那种温暖的感觉一直留在我心里。”回忆起童年时的温暖往事,李加丽的眼神格外柔软,“正是这份来自师者的温暖,在李加丽心中种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从那时起,成为一名像自己班主任那样的好老师,就成了她最坚定的梦想。

  怀揣着这份初心,李加丽在教坛上坚守了21年。“从教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生的成绩有多亮眼,而是看到他们从懵懂的孩子,成长为正直、善良、有担当的少年。”李加丽感慨道,“我一直觉得,教师是一份特别有力量的职业——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可能在学生心里种下种子,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在我眼里,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无论未来走哪条路,都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更不能走歪路。”

  如今,李加丽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用匠心打磨教学细节,用初心诠释教育使命。她说:“只要学生需要我,只要学校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讲台上,做学生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陪他们一起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图片由李加丽提供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