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学科新晋上榜!2025年ESI排名,哪所院校成为“最大赢家”?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25年9月最新一期的ESI院校排名数据,此次数据统计的时间覆盖范围从2015年1月至2025年6月。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水平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从学科分布层面看,本期排名中我国内地高校共有10个学科新晋跻身全球前1‱和1‰(具体包括1个前1‱学科和9个前1‰学科)之列。同时,ESI综合排名TOP 200高校的具体位次相比上期数据也取得不小进步,本文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最新的ESI数据变化情况。

  ESI学科榜:中南大学取得突破

  中南大学的工程学成为本期我国内地院校唯一新晋的ESI前万分之一学科,这标志着我国在工程领域里的研究已达到世界顶尖行列,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更折射出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进步。作为传统工科强校,中南大学在轨道交通、矿物加工等特色专业方向上的长期耕耘积累,终于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从ESI整体学科分布情况来看,中国高校在前万分之一学科领域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以7个前万分之一学科领跑全国,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以5个和4个前万分之一学科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1所高校各自拥有2个前万分之一学科,另外17所高校则拥有1个前万分之一学科。这种“多点开花”的科研格局表明了国内高校学科建设正朝着均衡化、特色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而在前千分之一学科方面,中国内地高校此番更是“收获颇丰”,共有9所高校的9个学科新入围这一梯队,呈现出鲜明学科特色和地域分布特征。

  尤其是东华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的工程学、中国石油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出现“同时晋级”的局面,凸显了行业院校在特定学术领域内的深厚积淀。这种"专精特新"的科研思路,正成为全国许多高校用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2025年9月国内院校新晋进入前1‰的学科汇总

  由此,中国内地已有总共131所高校的421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这样的规模放眼全球范围内都实属罕见。浙江大学以15个前千分之一学科独占榜首,展现出该校全面且雄厚的学术实力。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位居其后,也保持着稳定的高水平科研输出。"金字塔"式的学科分布结构,既能突出顶尖学科的引领作用,又确保了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性建设的牢固可靠。

  部分拥有前1‰学科数量较多的国内高校汇总

  ESI总排名:多校进步势头明显

  截至9月最新的榜单数据,中国内地各高校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稳居榜首,国际排名第10位;清华大学位列次席,国际排名第23;浙江大学保持第三,国际排名第34.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则拿到4、5两位,分别排名国际第35和国际第38.

  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和四川大学,均跻身了国际排名前100位。

  而入围国际排名前200的高校还有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东南大学和苏州大学等12所。

  此外,另有深圳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南方医科大学4所非“双一流”高校排进了内地高校的TOP 50榜单。

  若要看进步速度的话,成都大学无疑就是“最大赢家”,此次一举提升了44个国际排名,暂列国内第190位。

  同时,山西医科大学国际排名上升39个位次,身居国内第187;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排名提高38个位次,身居国内第198;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排名进步35个位次,身居国内第172.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