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一团燃烧的炉火

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张宜兰∗

那年秋天,愉快的暑假匆匆而过,新学期悄然来临。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师生们重返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征途。刘雪英老师既难掩内心的激动,又藏着一丝紧张:这学期,她要开启一段全新的教学旅程——成为一年级的老师,拥抱一群刚踏入校园的新孩子。没想到,她的班里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学生——周小东,一个无法走路的残障儿童。

当小东的妈妈拿着入学通知书,惴惴不安地来到教室找刘雪英报到注册的时候,恳求地说:“我儿子到上小学的年龄了,我带着他去特殊学校,老师说他生活不能自理,学校不接收。请老师接收他到你的班学习吧!我们实在没有别的办法……”说完,她疼惜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心痛地回忆儿子致残的经历。

小东三岁那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东妈妈高高兴兴地为他洗澡。小东高兴地“啪啪啪”拍打着水花,水溅了一地,弄湿了浴盆下的地板,母子俩开心地笑着。儿子洗完澡,母亲用浴巾包裹着往房间走的时候,悲剧发生了。穿着拖鞋的妈妈不小心踩在湿漉漉的地板上,脚下一滑,一个踉跄,儿子从妈妈的手中滑落,后脑重重地砸在地下……经诊断,小东脑中有淤血,需立即手术。可手术后,家人发现他无法走路了,右半部分身体完全失去知觉。从此,他再也无法行走。新生报到处,刘校长听了周小东的遭遇,非常同情,还鼓励他做一些肢体活动,发现他的拇指、食指、中指可以活动自如,就决定接受他入学,把他安排在刘雪英的188班。

第一次迎来需要特别关爱的儿童,刘雪英的心沉甸甸的,不知应该怎么安慰和鼓励小东。她下定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给小东母亲般的爱,以最大的关怀助他完成学业。

刚开始,小东的妈妈每天背他进教室,然后在教室外面观察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口渴了给他加水,下课了背他上厕所,放学了背他回家。刘雪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怎么行啊,漫长的求学路上,这样的精力与时间耗费将是巨大的。晚上,想着小东的事情,刘雪英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她想出办法来了。她连夜爬起来,设计第二天的队会课,她要号召全班同学来帮助周小东。

队会课上,刘雪英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主题——“我们是一家人”。她先给同学们讲雷锋故事,给他们看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视频,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59个小朋友组成了我们188班,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大家庭里缺少谁都不成为整体。每一个同学都很重要,所以,我们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帮助了别人,就快乐了自己。从现在开始,我们大家要帮助小东,让他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与阳光,好吗?”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在一片掌声中,58道团结友爱的阳光洒在小东的脸上。

小东的水喝完了,马上有同学帮他续上;小东妈妈刚把他背到教室门口,就有同学赶紧过来扶他到座位上坐下;下课了,同学们把自己的玩具主动带到他身边,和他一起玩;老师发作业本,同学们争着为他拿下来;做值日时,同学们争着替他扫地抹桌子;分享课上,桌子上摆满了同学们替他准备的物品。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东学习着、快乐着、成长着。

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容易被孤独悄悄裹住。每到体育课,同学们拿着跳绳、抱着篮球涌出教室时,空荡荡的教室里就只剩小东——他坐在座位上,指尖轻轻攥着衣角,阳光透过窗户斜照在课桌上,却没驱散他眼神里的茫然,连眉梢都挂着几分恐慌与愁苦。这时,刘雪英总会放下手头的备课册,轻轻走到小东身边:有时低头批改作业,偶尔抬眼和他聊天;有时则拿起他的课本,逐字逐句帮他辅导功课。后来,为了让小东不再孤单,刘雪英还特意组织了一次班队会,她提议大家课间陪小东玩定点抛球、桌面拼图这类他能参与的游戏。渐渐地,小东脸上的茫然渐渐散开,恐慌和愁苦也悄悄退去,眼里多了往日没有的欢乐。

188班师生这份藏在细节里的爱心,不仅打动了其他老师,更得到了学校的认可,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刘雪英小心翼翼地把红红的奖状贴在教室后墙最显眼的位置,还特意为孩子们开了一场小小的庆功会。她站在讲台上,笑着看向台下的孩子们:“咱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心里装着光的小天使。你们可爱、善良,愿意蹲下来陪小东说话,愿意扶着他去看操场的阳光,更把咱们这个班当成自己的家来爱。老师真的爱这个有温度的大家庭,更爱家里的每一个你们——能做你们的班主任,我特别骄傲!”说着,她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轻轻画了一双紧握的手、一颗饱满的心,又在图案前郑重地写下“59”两个字。“大家看,59双手,59颗心,只要咱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就没有暖不了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咱们一起加油!”

由于缺少运动,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东双腿日渐萎缩,但体重却迅速增长,行动更加不便,上卫生间成了他最大的困难。刘雪英就安排个头和力气大一点的男同学前去帮助;刘校长还特许188班升级不升楼层;学校的新教学楼还特意为小东设计有蹲便器的厕所。即便这样,小东上厕所还是有困难。一天早上正上课时,小东忽然想上厕所,陪他的那位同学刚把他扶到蹲位上,他就摔倒了,怎么也拉不起来。刘雪英急忙跑到厕所,一把将小东抱起来。从此,只要小东摔倒,同学就第一时间叫刘雪英。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议论:刘老师真厉害,力气真大,能一把将小东抱起来。可谁知道每次刘雪英抱起小东时,四肢都累得颤抖,满头大汗。

几位好心的同事看到刘雪英这么辛苦,劝她说:“你啊,这么辛苦,不如让他爹妈把他转到芒市的特殊学校去。”她微笑着摇摇头,谢绝了同事们的好意,默默承受着这份苦。在刘雪英的带动下,关心帮助小东的同学越来越多。他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好。

小学六年,刘雪英从不懈怠,其间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别的困难容易克服,最难的是学校开展防震防火演练这样的大型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全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低年级时候,刘雪英或抱或背着小东撤离。可随着小东年龄增长体重增加,疏散演练就是大难题。但在最危险的时刻,刘雪英依然做到了“不抛弃,不放弃”。

六年级下学期校园安全周防震演练那一天,当疏散警报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跟着班干部有序撤离,刘雪英也背着小东一步一步向安全地带转移,可他像一座小山压在刘雪英的背上,她双脚一软,险些摔倒在地。她只好把小东放下来,从后背向前抱,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移。然而,小东往后靠的时候,身体的重量全都压在刘雪英身上,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从教室到大厅,从大厅到台阶,再到撤离的安全地带,不到100米的距离就像走了一个世纪,她累得汗如雨下。和刘雪英搭档的数学老师,见证了她对小东的关爱,称赞她是小东的轮椅,同时也参与到帮助小东的队伍中。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慈爱的母亲或严厉的父亲,真心的朋友和学习的榜样。刘雪英就是这样的好老师,这无私奉献的爱将深深地印在小东的心里,像寒冬的一团燃烧的炉火,温暖着他未来的人生。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14日 15:06[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