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青羊师道传承|成都市草堂小学张恕:以心育心,以灯点灯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成都市草堂小学语文教师张恕的二十一年教育生涯中,她正是这样一位执着的“点火人”。

植根情怀,成就“大先生”风范

“教育家是‘大先生’,他们的视野、格局和担当远超寻常。我理解的‘教育家精神’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点燃无数学生的生命之火,而这火光最终将照亮民族的未来。” 谈及“教育家精神”,张恕的理解深刻而动人。

这种理解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来自她二十一年教育实践的深刻体悟。在张恕看来,教师的工作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灵魂,点燃生命。

温暖回忆,见证教育真谛

张恕带的第一届班级,至今仍温暖滋养着她。那个班里有一位特殊的小男孩小虎(化名),先天原因导致智力发育比同龄人迟缓,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弱。

“可就是这个说话不太流利、反应总是慢半拍的孩子,却像一颗温柔的种子,在我们班悄悄发出芽来。”让张恕欣慰的是,小虎没有被排斥冷落,更没有遭受过任何故意的嘲笑或欺侮。

她亲眼见证了那个集体最动人的模样:当小虎努力地想表达却说不清楚时,总会有孩子蹲下来,耐心地看着他的眼睛轻轻问;体育课上分组时,总有人第一时间主动拉他的手;他偶尔模仿别人的作业写得歪歪扭扭,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老师和小伙伴真诚的夸赞。

“这个班级仿佛自成一个小太阳,温暖、明亮、包容。”张恕说,她最欣慰的并不是教了多少知识,而是孩子们早就懂得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尊重、善良和共情。

“有人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被云朵环绕的那一个人。是他们,用最纯真的心,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三种滋养,支撑学生人生成长

在张恕看来,学生从老师那里最需要获得的,绝不是试卷上的分数,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够支撑其整个人生成长的“滋养”。她将其概括为“三种滋养”:

“被看见”的安全感是信任与归属的基石。孩子需要无条件的尊重与关注、情感上的接纳与理解、公正与公平的对待。

“被点燃”的引导力是赋能与超越的引擎。孩子需要求知欲的点燃与学习方法的授予、思维能力的训练与价值观的塑造、人生榜样的照亮。

“被塑造”的成长力量是从个体到社会的桥梁。孩子需要积极的反馈与鼓励性认可、社会化技能的锻炼、个性化发展的支持。

“一位伟大的老师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礼物,不是最高的分数,而是面对人生的自信、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一颗丰盈温暖的内心。”张恕说。

用心灵光亮,唤醒无限可能

张恕的教育哲学是:“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心灵的光亮,去唤醒另一个心灵的无限可能。”这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她曾遇到一个非常内向,从不敢举手发言的小女孩。孩子安静、自卑,仿佛躲在世界的角落,甚至在作文里写:“我像一颗不发光的星星。”

一次课后,张恕偶然发现她作业本背面细细画满了花草昆虫,形态灵动、笔触细腻。“我仿佛触到了她封闭世界的一丝缝隙。”从那天起,张恕悄悄在她作业后留言:“你的画里有一个春天。”“这只蜻蜓的翅膀像会说话。”没有刻意表扬,只是真诚地“看见”。

半年后的一节诗歌课上,讲到“生命的声音”,小女孩突然举手——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发言。她声音微颤却清晰:“也许每一颗星星,都能听见另一颗星的呼唤。”全班静默,继而掌声雷动。

“那一刻我明白: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心灵之间的共振。她需要的不是被‘照亮’,而是被‘唤醒’——有人轻轻叩门,对她说:‘我看见你的光,请你也看见自己’。”

后来这个小女孩成为美术教师,她发给张恕的信息中写道:“谢谢您听见一颗星星的沉默。如今,我也在学着倾听更多星星的声音。”

“教育,是心与心之间最温柔的唤醒。每一个生命都蕴藏着无限可能,而教师,或许就是那个轻轻说‘我相信你’的人。”张恕说。

二十一年来,张恕老师正是这样一位“点火人”和“唤醒者”,她用生命之光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用心灵光亮唤醒学生的无限可能。在青羊教育的沃土上,她以日复一日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真谛——那是在平凡中见证不凡,在细微处彰显大爱,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动人历程。

【来源:中国网】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