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那盏晨灯准时亮起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林瑞凤背小宇下教室。受访者供图

  全媒体记者 陆颖敏

  清晨7时许,平南县平南街道中心小学乐思楼5楼的灯光准时亮起。48岁的林瑞凤老师踮脚擦拭窗台绿萝的叶片,水珠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芒。这盏晨灯,她已点亮了28年——从青丝到白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用晨光中的拼音课、楼梯间的背影、山路上的读书会,为懵懂孩童点亮一盏心灯。

  让每个拼音带着温度

  “蔺相如,lìn—xiàng—rú,大家跟我一起念。”9月6日上午,五年级教室里,林瑞凤手拿课本,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将相和》。遇到生僻字,她就和大家一起重温拼音,一字一句,咬文嚼字。

  为了能让学生打好发音基础,从一年级接手以来,林瑞凤在拼音教学上下足功夫。

  “拇指食指圈成‘o’,手掌平伸是‘一’,捏捏鼻子就是‘n’。”教室里,林瑞凤的手掌在空中划出弧线,一年级留守儿童小雨的眼睛跟着亮起来。

  那年,林瑞凤发现班里过半孩子因缺乏家庭辅导,拼音基础薄弱,便自创手势拼音法。讲到“ü”时,她会把手指弯成月牙形贴在嘴角,孩子们笑着模仿,课堂上常常响起咯咯笑声。

  这个藏在拼音课堂里的小发明,让她所带的班级拼音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

  更动人的是作业本上的“彩虹批注”:红色笔改错别字,蓝色笔标优美句,绿色笔画笑脸。2023年深秋,小雨在作文里写道:“林老师的围巾有阳光的味道。”第二天,小雨的铅笔盒上多了一条粉色围巾,批注栏写着:“你眼中的光,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

  120级台阶上的茉莉香

  2024年10月的一天,学生小宇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下来,导致右腿轻微骨折。为了让小宇安心读书,林瑞凤决定照顾小宇在学校所有的学习生活,每天从家长手中接过小宇,然后从校门口背到5楼教室,120级台阶,每天往返4趟。为赶早自习,她提前半小时到校;为避开拥挤,她背着小宇绕侧楼梯上下楼;为让孩子舒服,她把棉垫缝在背上……

  这场持续30天的“背读”成了全校的师德课。年轻教师自发组成爱心接力队,后勤处连夜加装了防滑扶手。而林瑞凤抽屉里那张“腰椎间盘膨出”的CT报告,至今仍压在教案本下。

  “林老师的头发扫过我脸时,有茉莉花的香味。”小宇在日记里写道。一个月后,小宇拄拐行走的第一天,在林瑞凤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封感谢信,歪歪扭扭的字迹里,“妈妈”两个字被涂成了红色。

  点燃山里娃的梦想

  “山里的孩子也要看见山外的世界。”2022年秋,林瑞凤主动请缨到平南县大鹏镇大鹏中心小学龙街教学点支教。

  龙街教学点坐落在大山脚下,一至六年级180名学生,最远的孩子要走3公里山路。林瑞凤住的宿舍是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房间,山区多雨潮湿,墙面极易发霉,她却毫无怨言。教室的墙灰剥落,她就用彩纸把教室布置成“童话角”:用塑料瓶做花盆,在黑板上方贴满孩子们的“梦想便利贴”。

  为讲好课文《曹冲称象》,她带着孩子们在溪边用石头做实验;学《山居秋暝》时,她和孩子们将捡来的银杏叶做成书签。每周五的“山路读书会”,她和孩子们迎着山风,大声朗诵诗歌,以大地为黑板,以树枝当笔,书写山娃的未来……

  支教结束那天,孩子们抱着她哭了。驱车离开时,孩子们站在教室门口大声呼喊着:“林老师,我们爱你……”

  备课本里的“教学密码”

  林瑞凤的办公桌上,那本磨得起毛的语文课本堪称“教学密码本”:生字旁画着简笔画,修辞句用三色标注,《将相和》的“人物关系树”改了7版。为让40分钟课堂更高效,她坚持每一课手绘板书,课文《草船借箭》的思维导图里,连曹操的水军方位都标得清清楚楚。

  “双减”政策实施后,她的备课本又添了新内容。设计二十四节气手账时,让学生在春分画柳叶、冬至写雪诗;创编语文闯关游戏,把作业变成“拼音迷宫”“病句医院”。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创新,被收录进该县教育局“双减”优秀案例集。青年教师唐荣秀翻着这本“密码本”感慨:“每个红圈蓝点里,都是把书教活的智慧。”

  从点燃一盏灯到点燃无数心灯

  “林老师的办公室永远有热茶和‘教学剧本杀’。”这是青年教师对她的评价。作为学校“青蓝工程”导师,她带徒弟从不搞满堂灌。在一次作文研讨课上,她让徒弟黄继慧扮演抬杠学生:“老师,‘秋天像海洋’太老套了!”话音刚落,她顺势提出:“那你觉得秋天像什么?我们来玩‘比喻接龙’好不好?”把课堂变成创意实验室,这个临场应变的片段,让年轻教师茅塞顿开。

  支教期间,她把龙街教学点的麦老师带在身边——蹲在操场边用树枝画班级管理流程图:早读前10分钟查作业,课间操观察留守儿童情绪,路队设“安全小喇叭”……麦老师成了该教学点的骨干。

  28年过去了,乐思楼办公室的绿萝换了又换,林瑞凤的晨灯依然准时亮起。她常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无数盏灯。”而她自己,正是那盏最早亮起的晨灯。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12日 15:0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