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募师支教志愿者在遵义市正安县流渡镇中心小学校门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1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刘育銮)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距离深圳千里之外的黔北群山之间,一支来自深圳的“支教轻骑兵”再次吹响了为爱集结的号角。
由深圳企业家许凌峰牵头发起,深圳市关爱办与深圳商报携手打造的“募师支教”行动,就像一簇永不熄灭的火种,19年来,一支支志愿者队伍、1300多名志愿者,足迹踏遍了全国16省57县,用爱与知识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梦想与希望。
今年金秋,5位第37期募师支教志愿者,满载着深圳这座城市的深情牵挂,不畏山路崎岖,翻山越岭奔赴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流渡镇,为当地4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点亮求知的明灯。
两位“00后”志愿者的第一个教师节
“老师,节日快乐!”稚嫩的祝福像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晨雾,也温暖了“00后”志愿者罗琴的心房。
这位未满21岁的年轻姑娘,怀揣着对故土的眷恋,放弃了城市优越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母校——林关小学支教。人生中第一个教师节对她来说意义非凡,站在熟悉的校园里,她的目光温柔地扫过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其中不少是隔壁邻居家的娃娃,很多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
新学期伊始,她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守护者,帮助他们建立阳光自信的心态。
在村小,每位老师都是身兼数职的“全能选手”,罗琴展示了她密密麻麻的课程表,每周近20节课。从清晨到日暮,她的角色在不断变换,时而化身温柔的启蒙者,时而变成博学的引路人。课间休息时,她又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大姐姐,带着大家在操场上奔跑、跳绳、打羽毛球。
另一间教室里,刚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毕业的李敏娟也在经历着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这位充满创意的年轻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了各种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深圳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北京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蔚蓝的大海、奔驰的高铁……李敏娟说,“我希望能成为他们的‘望远镜’,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让他们看到山外的精彩,点燃心中的梦想。”
数学课堂秒变知识“游乐园”
“答对啦!加10分!”村台小学的数学课瞬间沸腾起来,秒变知识“游乐园”,孩子们兴奋地喊着:“李老师的课太有意思了,能学知识,还能赢奖品!”
有着三次支教经验的李静,早已是孩子们心中那个最懂他们的“孩子王”。山里的孩子基础薄弱,有的到了五年级还是背不下乘法口诀表。李静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枯燥乏味的乘法表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数字和公式在孩子们的口中跳跃。黑板上,他精心绘制的思维导图,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化作清晰的思维路径。
这位24岁的志愿者有着独特的教学节奏,他将40分钟的课堂精准划分为两个部分,前20分钟是知识的播种,后20分钟则是智慧的收获。互动环节中,“火车接龙”“你点我背”等趣味小游戏轮番上阵,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答对题目就能获得积分,期末还能兑换精美奖品。这些承载着鼓励的文具奖品,都是李静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省下来的心意。
跨界志愿者点亮山村课堂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一堂‘人生理财课’。”24岁的晏敏,在大学里学的是金融学,她在黑板上画起了“知识财富树”,树根是基础字词,枝干是修辞手法,果实则是经典课文。
作为“跨界”志愿者,她早就悄悄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在完成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后,毅然返回家乡投身支教。今年是她第二次踏上支教之路,教的是三年级、五年级的语文,“孩子们总能给我惊喜,比金融报告里的术语生动多了!”在她眼里,每个汉字都是一枚潜力股,而孩子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K线图。
同样跨界的还有王林,带着应用心理学这项“秘密武器”走进了白石瑞基希望小学,他有着多年从事教育辅导的工作经验。“分数很重要,但比分数更珍贵的是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光。”王林希望把这些经验带给家乡的孩子们,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争取更多走出大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