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深化产教融合 培养高技能人才
江门市技师学院教师团队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新路径
![]() |
刘剑(左)指导学生实训。 |
![]() |
刘锐杰在钻研技术。 |
![]() |
邓转兰在授课。 |
![]() |
谢俊文在授课。 |
![]() |
黄进光(中)在指导学生实训。 |
![]() |
傅颖琪(左)和学生交流。 |
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中,产教融合已成为激活职业教育生命力的核心引擎。江门市技师学院作为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深耕产教融合实践的教师典范。他们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车间搬进校园,让教学对接生产线;他们既是传授技艺的师者,也是破解技术难题的工程师,更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
他们守正创新,大胆尝试,进一步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契合”。他们带领学生在真实生产场景中锤炼技艺,使学生在校期间即掌握先进制造技术,为我市输送了大量“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优秀的实践者,了解他们如何通过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重塑新时代技工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文/图 吕中言
刘剑
积极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人物档案:江门市技师学院教研室产学研(科创)中心主任
34年教学生涯,刘剑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积极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是学院“双师型”教师的优秀代表。他多次主持企业项目研发与工艺改进工作,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获多项奖项,包括广东省技工院校科技发明与创新大赛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
近年来,刘剑主持的校外研发项目为学院创造逾50万元技术成果转化资金。例如,在2021—2023年期间,刘剑带领学生承接企业的美容床芯自动生产线项目,经过团队的不断尝试和努力,新的设备投入运行后可为企业节省约10个劳动人手,每年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近30万元,同时实现了美容床芯标准化生产。
2024年,刘剑带领学生承接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特色瓜类种子破壳促发芽技术之自动破壳设备研发项目。试验数据显示,在刘剑团队的助力下,种子前三天的发芽率从原来的60%提升至90%,霉变情况明显减少,损耗降低20%。
刘锐杰
帮助企业解决20多项关键技术问题
人物档案:江门市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任教10多年来,刘锐杰主张把企业车间变为教学课堂,把技术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用一项项专利成果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坚实桥梁,近年来共帮助企业解决20多项关键技术问题。
如2020年,刘锐杰带领团队为企业研发测试“蓄电池自动剪脚机”“蓄电池免夹充电装置”“全自动滑轨码垛机”等三项控制系统,大幅提升企业生产效率;2022年参与企业“管道直角焊接机”和“圆管焊接夹具装置”项目设计,大幅降低企业生产安全风险;2024参与企业“轴承自动压装机”和“多功能液压弯管机”两大项目的研发,全面提高了企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目前,刘锐杰共获国家专利8项,其中“行李箱脚轮轴承自动压装机”项目获省技工院校创新大赛一等奖,“八轴联动浸锡机”项目获二等奖。
邓转兰
牵头成立“职选未来”职业指导社
人物档案:江门市技师学院对外合作联络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江门市职业指导讲师团成员
从教28年来,邓转兰秉持“敬业、创新、服务”的理念,持续深耕实习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每年实习季,她都会积极牵头组织岗位实习供需见面会,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精准对接本地龙头企业,为学生提供覆盖多行业、多类型的优质实习岗位。
邓转兰老师还将职业规划与求职技能培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牵头成立了江门市技师学院“职选未来”职业指导社,指导学生开展职业探索与能力提升活动。在她的带领下,该社团获2025年广东省技工院校“优秀就业服务团队”三等奖。
强化科研引领,赋能新形势下职业指导方向。2023—2024年,邓转兰担任市级课题“新形势下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职业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全面总结其在职业规划、面试技巧等系列职业指导活动中的长期实务经验,为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谢俊文
让课堂教学对接企业生产痛点
人物档案:江门市技师学院模具学科组长、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及创新3D社团指导教师
近年来,谢俊文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教学核心,积极推动校企项目、设备研发与科普实践融入教学,形成特色育人模式。
2021年,谢俊文主持江门市依家五金塑料有限公司全自动剥线压脚机升级改造项目时,同步设计“设备优化实训任务”,组织学生参与零件测绘、方案讨论,项目案例纳入《机电一体化设备装调》课程,让课堂教学对接企业生产痛点;2022年主持佛山焯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焊接定位结构研制项目时,提炼“焊接精度控制”“专利技术转化”等教学模块,融入钳工实训,让学生参与专利相关图纸绘制。2023—2024年,将雕刻机升级、车铣复合机研制经验转化为无人机专业“数控设备应用”课程案例,实现“企业需求—项目研发—课堂教学”的闭环。
针对教学设备与行业发展脱节问题,2020—2022年,谢俊文还带领学生研发适配教学的专业设备,包括龙门式、框架式、单悬臂三代FDM3D打印机等,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
黄进光
为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注入强劲动力
人物档案:江门市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与培训副主任、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带头人
在多年来的产教融合实践中,黄进光积极推动大批高质量项目落地见效。2017年,学院与中德诺浩公司的合作创立“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黄进光主动担当,推动合作专业从1个拓展至3个,并系统性开展多届中高级及预备技师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为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注入强劲动力。
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黄进光尤为重视实践与竞赛的育人价值。每年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中德诺浩杯”汽车技术竞赛、德国F+U证书认证考试,为学生构建技能展示与能力提升的优质平台,成功培养出一批广东省、江门市技术能手。
在拓展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方面,黄进光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先后与广汽新能源、小鹏汽车等知名车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他立足区域产业特色,整合本地摩托车产业资源,联合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江门市珠峰摩托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摩托车产业学院”,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开设校企双制班,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
傅颖琪
带领学生参与有影响力的政校合作项目
人物档案:江门市技师学院传媒设计系校企合作副主任、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
2021年任教以来,傅颖琪以产教融合为笔,以校企合作为墨,在江门技师学院的画卷上书写着精彩篇章。
2021—2024年期间,傅颖琪带领学生参与了多项有影响力的政校合作项目。在新会景堂图书馆馆史室建设项目中,她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图书馆的历史文化底蕴。设计过程中,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创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精心设计每一个展示空间。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在新会区垃圾分类管理项目文创设计项目中,她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学生们分组开展调研,了解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需求,发挥创意,创作出一系列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创产品,如垃圾分类主题的手提袋、笔记本、玩偶等。这些作品在社区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们也在实践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校企合作方面,2023年,傅颖琪作为设计成员之一,积极协助恩平市帕斯高有限公司开展企业产品包装设计及海报宣传设计服务项目。从包装设计的材质选择、色彩搭配到海报宣传的风格定位、内容策划,每一个环节她都严格把关。最终,项目成果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