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香:以“妈妈”之心点灯 用思政之爱铸魂

本文转自:普洱日报

谢香,是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师,一位扎根思政课教学的80后教师,同时也是一个17岁男孩的母亲、班主任及教研主任。她用热忱与爱心,照亮了学生的前行之路。在22年的教育生涯中,谢香赢得了诸多荣誉,包括多次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和省市比赛的优秀指导成绩。这些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辉煌,更是她对职业教育的深耕与奉献的体现。

带班:让“被忽略的孩子”成为“被看见的少年”

谢香常常对学生说:“今天也要好好长大”,这不仅是关心,更是对他们的期许。作为母亲,她深知青少年的迷茫和渴望,努力帮助学生们重塑自信,发现自己的光芒。面对职教阶段的孩子,她认为这些曾被贴上“成绩差”标签的学生并非真正的差,而是尚未发光。

日常里,她是学生的“倾听者”,蹲下身听情绪低落的孩子倾诉心事;是“守护者”,陪生病学生就医时总会带上一碗热宵夜;更是“引导者”,通过设计“你今天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我需要怎样帮你?”的“生涯三问”,让家长重新认识“成长不止于分数”。在一次意外中,谢香紧急处理学生摔伤事件,表现出班主任的关爱和责任。她不仅陪伴学生去医院,还安抚他们的情绪,关注他们的恢复与学习。在她的陪伴下,曾经自卑的学生陆续在咖啡技能展示、校园解说大赛中亮相,班级拿下手抄报比赛一等奖,“被忽略的少年”终于被看见、被点亮。

课堂:将理论的厚重,化作滋润心灵的春雨

谢香认为思政课不仅仅是理论,而是有温度的对话。她教授的《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抽象难懂,在她的引导下,却成为贴近生命的生动课堂。她通过热点事件引发讨论,用小组合作和真实案例让学生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同事们评价她的教学时,认为睡觉的学生少了,抬头的学生多了。谢香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白思政教育对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推动他们将思政知识运用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教研:以“一人之光”点亮“众人星河”

作为思政教研室主任,谢香强调“教育是合唱”,积极推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她认真管理教学,每月进行检查与反馈,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通过组建备课组、组织集体备课等方式,让教师们共同成长。

在“双优”建设评估期间,谢香协调教师合作,完成多个教案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全校思政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她还活跃于省市的思政教育研究与培训,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拓宽育人路径。

谢香始终践行着“品德滋养品德”的信念,以母亲般的细腻和坚韧,温暖着学生与同事。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关注,每一堂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心灯不灭,星河长明。谢香通过母爱的细腻,守护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梦想,在职业教育的热土上书写着温暖的篇章。

 (记者  李颜)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