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黄金谷学校杨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记者 延瑜

两种备课方案

帮学困生追上队伍

  杨程尤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这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缺乏自信等原因,逐渐与班级进度脱节,甚至陷入“长期掉队”的状态。面对他们,杨程从不气馁,反而更加耐心。

  课余时间,杨程将这部分学生集中起来单独教学,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重新讲解知识,穿插生活实例,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可触摸、可感知。比如,她会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超市老板:“一天的盈利是正数,亏损是负数,不赚不赔就是零。”原本枯燥的概念,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我用最‘笨’的方法,陪他们一步一步来。”杨程还会手把手教他们做课堂笔记。每一次辅导,黑板上总是写满板书、画满图示。渐渐地,学生从“照笔记模仿完成作业”进步到“独立解决难题”,自信心也一点点建立起来。

  在杨程的电脑里,永远存着两套资料、两种备课方案——一套面向全班,一套专门为学困生设计。一次,学生小李在学业水平考试后特地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她:“我数学考了初中以来的最高分!感谢杨老师平时对我的帮助。”那一刻,杨程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此外,杨程还善于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将济南高新区推行的“学生成长共同体”理念落地做实,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跳蚤市场、超市收银体验等活动。从摊位策划、商品定价到推销交易,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扣、设计促销,既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也真切体会到“学数学真的有用”。

一个“善意的谎言”

撑起平等的天空

  2020年,杨程接手新班级时,遇到一位特殊的学生。他身体行动不便,但内心不希望被区别对待。

  如何既照顾他的需求,又不让他被孤立?杨程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她告诉全班同学:“这位同学最近脚受伤了,不方便与大家去食堂吃饭。”她鼓励班上同学轮流帮他带饭,并陪他在教室吃。

  同时,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杨程安排他担任小组长,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为同学讲解题目。“他也需要被需要,被看见,被认可。”渐渐地,大家忘记了他的与众不同,他也越来越开朗地融入班集体中。

  三年来,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中都有这位同学的身影。家长特意找到杨程表示感谢:“是您让他拥有了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快乐时光。”

  在杨程的引导下,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团结互助,不仅在学业上取得进步,在学校运动会、歌唱比赛等活动中也屡获佳绩,最终荣获了“济南市优秀班集体”称号。毕业后,许多孩子仍亲切地称呼杨程为“杨妈”。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平等对待,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杨程说。

家校携手共育

让教育形成合力

  “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需要家长和老师携手合作。”这是杨程挂在嘴边的话。担任班主任以来,她把家校合作做得扎实又贴心:建立班级家长群,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每学期坚持家访,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教育心得。

  杨程还特别注重“报喜不报忧”的沟通技巧,经常主动给家长打电话说孩子的进步:“您家孩子今天主动帮同学讲题了”“他的笔记比以前工整多了”……久而久之,家长们越来越信任她,遇到家庭教育难题,总会第一时间找她商量。

  “杨老师不仅管孩子学习,还教我们怎么当家长。”一位家长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一次,家长薛女士因为孩子写作业拖延的问题找到杨程帮忙。她了解情况后,给家长出了个主意:“每天给孩子定好各科作业时间和睡觉时间,不管作业有没有写完,到点必须休息,咱们一起配合。”之后,家长每天反馈孩子的作息,杨程则根据孩子在校表现给予表扬或提醒。仅一周,孩子就改掉了拖延的毛病,上课也提起精神了。

  从教六年,杨程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有教无类,什么是平等相待。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在杨程的教育生涯中,从来没有一个孩子被放弃,从来没有一朵花被错过绽放的时刻。

  杨程是济南高新区黄金谷学校的数学教师、班主任。自2019年加入学校以来,她始终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扎根讲台、默默奉献,曾荣获高新区优秀教师、济南市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集体。

  从踏上讲台那天起,“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就成了杨程的教育信条,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藏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瞬间里。

  济南高新区黄金谷学校数学教师杨程。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