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彩画描绘教师“青春”岁月 永川美术家创作《卷中岁月——教师笔记》

在教师节前夕,市油画学会理事、永川区文联副主席陈远洋历时两个多月创作的水彩画《卷中岁月——教师笔记》终于完成。

“7月才突然来的灵感,幸好赶在教师节前完成了!”9月9日,指着这幅“泛黄”的画作,陈远洋语气激动。

▲《卷中岁月——教师笔记》。受访者供图

画纸上,教师备课本、教师日记、听课记录等教学资料痕迹斑斑,在泛黄的课桌上重叠摆放着。色彩明暗交替中,画面居中处的一本红色笔记本上“青春”二字仿佛被一束光照亮,耀眼醒目。

“这是我梦中的画面,正是这个梦激发了我的灵感,才有了这幅画。”陈远洋说。

出身教师家庭的陈远洋,从小学习美术。近几年,他应邀为永川创作美术作品,用于在重庆机场作展示。

怎么突出永川特色?从人文入手?似乎很难用画作呈现。山水美景?似乎又太过普通。

“为了寻找灵感,我经常泡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后来就在想能不能就以《永川县文化志》《永川县体育志》这些历史资料为主体进行创作,让静物说话。”陈远洋说,但以书籍为对象的画作也并不鲜见,经过与川美的艺术家交流,他决定用平面构成的手法,以水彩画呈现油画质感。

去年,一幅名为《卷中岁月》的画作完成,并在第二届威尼斯国际水彩节评选中斩获综合二等奖。

“从那之后我就在思考第二幅该画什么。”陈远洋说,就在他苦苦思索之时,他在某天的睡梦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小学、初中时那些老师的笔记本,叠放在讲台一角,安静如岁月本身。

这画面对陈远洋来说并不陌生。在他的童年,他的父母就经常在家书写各种教学资料。

“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脑,老师们的一切教学轨迹,都手写于备课本、工作笔记、听课本之中。”陈远洋说,它们如同一块块散落的拼图,拼出了一代教育者朴素的智慧与辛劳。这些物件不仅记录下了当时的课程进度、教学反思,更是一个时代的“教育精神容器”,是师者青春的“化石”。

陈远洋因此萌生了延续此前风格,以水彩创作再现这些笔记的念头。

盛夏七月,为了寻找旧资料,陈远洋四处奔走。在红旗小学、萱花小学、永川中学等学校退休教师的帮助下,以及网上“淘宝”,他一共收集到100多件那个年代的教学资料。

其中,一本朱砂封皮的“青春”笔记本,尤其令陈远洋动容。他说,那红色让他仿佛看到当年的教师们站在讲台上的热忱。

如今仔细观察这幅《卷中岁月——教师笔记》,还有很多动人的细节都被陈远洋“藏”进了画中:红旗小学的红头便笺仍带着集体年代的印记;萱花中学的听课本上能看到师徒之间笔迹相叠的传承现场;永川中学某本泛黄的工作笔记中,甚至有一抹淡淡的茶渍,仿佛那位老师陪学生夜读时留下的温度……

“近年来,永川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我想让这些沉默的旧物不再是尘封的档案,让更多人透过作品看到纸张间闪耀的师魂,用以致敬每一位照亮生命、默默耕耘的师者。”陈远洋动情地说。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