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尹慧林一家合影,其中前排右为尹国祥;后排左起尹四林、尹慧林、尹幼林、尹凡林。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讲述人:渌口区杨得志红军学校 尹慧林
渌口区杨得志红军学校教师尹慧林有3个妹妹,第一个是教师、第二个是教师、第三个也是教师……然而这还没完,她的爸爸、公公、丈夫、儿媳妇,也都是老师。于是有人笑称,这一家人把教师节过成了“家庭节”。
父亲是最好的榜样
“任何时候提到教育,父亲总会说得滔滔不绝。”尹慧林的父亲尹国祥今年81岁,为中学高级教师。自1968年参加工作,直到2005年,从原株洲县砖桥乡中学退休。
尹慧林说,父亲出身贫苦,但勤奋好学。初中时,他要步行数十公里前往王十万中学学习。考上株洲一中后,他还得乘火车到株洲求学。不过在父亲看来,这些都谈不上苦,对于农村学子来说,只要能够读上书、读好书就是幸福的。毕业后,父亲选择回乡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将这种幸福传递给下一代。
“老家和工作地点有十多里路,一开始又买不起自行车,爸爸经常天不亮就出门了。”尹慧林回忆道,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加之又是“半边户”,所以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上山砍柴。
家中孩子不少,妈妈一个人也照顾不来,于是“老大”尹慧林经常跟着父亲去学校“上班”。虽然家中一摊子事,但一走进课堂,父亲立刻精神饱满。尹慧林感叹:“这大概就是父亲对教育最真挚的爱。”
和校园的不解之缘
童年里,尹慧林在校园里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记忆,从此与教育有了更难解的缘分。
1990年,尹慧林也成为一名教师,并且在砖桥乡中学和父亲成了同事。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长期任教初三毕业班,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
接下来,尹慧林的3个妹妹,也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相继成为中小学教师。其中二妹尹幼林在株洲市十三中任教,三妹尹凡林、四妹尹四林在渌口区(原株洲县)中小学任教。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县域乡镇留守儿童很多,尤其到了青春期,老师们更得多上一份心,甚至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家长。”尹慧林回忆说,班上有一位男孩,他的母亲早早离家出走,父亲也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孩子。为防止男孩沾染恶习,她经常和男孩像朋友一样谈心,小到每天的穿衣,大到未来的人生规划。
前年,男孩初中毕业,虽然未继续学业,但是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理发师。如今,两人仍保持着微信联系。过节时,男孩也不忘回学校看望尹慧林老师。
全力培育下一代
近年来,随着渌口区教育资源优化布局调整,教育硬件条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也更加完善,促进教师团队能力快速提升,让乡镇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尹慧林和妹妹尹凡林、尹四林也陆续从不同学校,调整到杨得志红军学校,成了并肩作战的同事。
而尹慧林一家与教师的缘分还在继续。
“儿媳妇侯敏是天元区建宁实验中学的物理老师,培养好年青教师,我们义不容辞。”尹慧林说,儿媳妇对自己工作要求很高,因此也常常会感到压力不小。于是,一家人一起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帮她解决难题。
尹慧林认为,老师感到“压力大”很正常,因为老师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青少年,是一个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多方式,那么老师就要当好授业者和引路人,让他们在自己最适合的道路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