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校园里桂花香气扑鼻,食堂的锅碗瓢盆也叮当作响,饭菜的香味让孩子们馋得直流口水。可家长们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吃得安不安全。市北高新园区市场监管所的干部们可没闲着,他们带着“火眼金睛”,走进学校食堂,查食材、看流程、督卫生,就是要让每个孩子的饭碗干干净净,吃得舒心!
市场监管的干部们在开学前就忙开了。他们一家家学校跑,挨个儿找食堂负责人聊天,把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每所学校有多少学生、食堂怎么配置,全都记在小本本上,档案更新得一清二白。这样做是为了啥?就是要确保没啥漏洞,监管工作心里有数!
食堂的运营模式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有些学校食堂是自己管,他们就盯着管理团队有没有资质,证件齐不齐全,食品经营许可有没有过期。要是食堂外包给了公司,他们更得仔细,查承包方的营业执照、许可证,还得看看合同写得清不清楚,责任分得明不明白。现在,辖区所有学校的食堂情况都动态更新,随时掌握变化,为食品安全打好基础。
食材安全可是大事!执法人员走进食堂的储藏室,翻台账、查报告,忙得不可开交。他们问:“这批菜的农残检测报告呢?肉的检疫证明齐全不?”每份食材的“身份证”都得查清楚。米、面、油、肉、蛋、奶,供应商的资质一个都不能少,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检验报告,全都要摆上桌。
进货查验更是马虎不得。食堂得把每批食材的记录写得明明白白,执法人员随机抽查,看看有没有临近保质期的食材混着放,或者没证的食材偷偷进了库。开学第一天,他们还给食材做了“快检”,检查蔬菜有没有农药残留,肉里有没有不该有的东西,结果全合格!这下,孩子们吃的菜,家长们也能放心了。
后厨是食堂的“心脏”,执法人员更是瞪大眼睛“找茬”。他们提醒工作人员:“防鼠防虫的设施得正常用,食品留样每份125克,存48小时,标签别写糊涂了!”从洗菜、切菜到烹饪、装盘,每个环节都得规范。生熟食材不能混放,饭菜得烧熟煮透,高风险的食品一个都不许上桌,餐具消毒也得做到位。
食品安全靠人管。执法人员检查食堂有没有配齐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每天的检查、每周的排查、每月的调度,样样得落实到位。现在,辖区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已经配齐全,事事有人盯着,家长们也能松口气了。
食堂的环境卫生也不能忽视。执法人员走进后厨,看墙壁、查天花板、摸操作台,连地上的积水、排水沟的清理都不放过。他们还检查了防鼠防虫的工作,开学前每所学校食堂都做了消杀,细菌没处藏身。干干净净的后厨,让人看了就舒心。
这次检查不是走过场。市北高新园区市场监管所的干部们用脚步把责任落实到每个角落。他们想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营养,也想让家长们不再为孩子的饭碗操心。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得抓牢!
想想看,孩子每天在学校吃得开心,家长在家也能踏实工作,这不就是大家想要的吗?食堂的饭菜连着千家万户,食品安全做好了,社会也更和谐。中国在这些细节上花心思,不仅让孩子们吃得安心,也让世界看到咱们的责任感。以后,市场监管还会更严格,你觉得食堂还能怎么改进?欢迎大家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