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9月4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组织召开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对面”座谈会。高校毕业生代表、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以及企业代表围坐一堂,围绕当前就业形势、个人求职困惑和就业创业政策,展开了一场“面对面听意见、心贴心纾困惑、实打实解难题”的深入交流。
多位毕业生现场反映了求职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刘朝莉表示,“高校毕业生数量多,心仪岗位竞争异常激烈。我在校期间投递过多份简历,也参加过不同行业的面试,但因专业匹配度不高以及岗位要求限制,到现在都没能顺利入职。”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何佳文谈到:“作为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是我们在求职时普遍面临的短板,一些心仪的岗位都要求有相关实践经验,这让我有时感到有些无从下手。”
针对毕业生们提出的困惑,职业指导专家、企业代表纷纷给出切实建议。
“同学们要学会转变就业观念,不要过于局限于专业对口,很多时候,在大学期间培养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比专业本身更为重要。”职业指导专家张雪松建议,毕业生们可以先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
“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参加实习、培训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竞争力。”他举例说,比如,当前正在开展的“十万大学生职业体验行动”,毕业生们可以主动参与其中,深入了解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拓宽自己的就业视野。
创业指导专家王海微则从市场角度分析:“当前重庆正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大力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文旅康养等领域急需青年人才。”
王海微建议同学们关注新兴产业,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企业代表也分享了招聘视角下的建议。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蔡锦锋说,企业在招聘时,除了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希望招聘到的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文化和工作节奏,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的代表唐会余建议,高校毕业生们在大学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李林峰在座谈中鼓励毕业生,“要客观看待当前就业形势,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避免好高骛远,也不必妄自菲薄。同时,要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既关注当下的职业选择,更着眼于长远发展,从实际出发选择工作岗位。”
据介绍,重庆市人社局正在牵头实施的“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截至2025年8月底,已累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64.1万人。
下一步,重庆人社部门将加密招聘场次,开展精准匹配和困难帮扶,并与多个部门协同,为毕业生提供青年驿站、租房优惠、交友联谊等生活服务,全力实现毕业生“不仅安心就业,更加舒心生活”。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