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体育课打造成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河北出台多项措施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加快补齐体育教育短板, 全面提升全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河北省教育厅制定了《全面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自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落实课程要求

  依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学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为三、四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并计入选修课学分;为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俱乐部课程,适时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内容

  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情况分类开设体育课程,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创新课程形式

  积极鼓励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创新打破年级界线、以体育项目授课的集体教学模式,逐步以体育俱乐部替代传统行政班。

  提升教学质量

  探索构建“基础模块+兴趣模块+进阶模块+实用模块”的分层体系,积极协调校内校外资源满足学生需求,通过教学评比、赛事化教学等方式,持续提升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把体育课打造成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

  强化课外锻炼

  积极实施“阳光体育一小时”计划,采用“运动打卡”“体育积分”等方式,引导学生每天参与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体育锻炼。鼓励高校实施“半天无课日”,在日常教学日中,每周或每两周安排半天不排课程,让不同年级学生有充足时间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加强师资保障

  要按照生师比300:1的要求配备体育教师,鼓励补充冰雪、武术、匹克球等新兴体育项目教师。鼓励支持高校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担任高校兼职体育教师。系统规划对体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

  健全评价机制

  建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学生体质健康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体质提升、竞赛组织、课外体育指导等纳入各院系及体育课教学单位教育教学评价指标。

  开展常态监测

  要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测试,建立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实行“一生一档”动态管理。

  强化结果运用

  各高校要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资格审核的重要依据,对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学生,要建立“一生一策”干预方案,进行运动指导和健康管理。

  加强组织保障

  各高校党委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落实安全责任,提升师生运动风险意识和处置能力,强化对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设备以及大型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