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大湾区大学首届开学典礼在东莞举行,本硕博新生与教职工共计约500人齐聚松山湖校区体育馆,开启“与湾大共成长”新征程。其中,本科新生80名,硕博士研究生136名。
开学典礼上,创校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从顶层资源配置、“大学+”办学模式和宽容试错氛围三方面系统阐释了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发展路径。他表示,目前学校从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近120所境外大学及科研机构聘用了290余位教师。
“我们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学术+企业”双导师,目前,学校师生比约3:1,这一比例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前列。”田刚表示,学校建设了能力实验室、松山湖算力中心等四大校内科研平台,联动了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设施。“这些资源将全程支撑你们从基础理论到技术创新的深度探索。”他勉励同学们筑牢数理基础、保持求知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并寄语全体学生:“希望你们将个人成长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创新贡献者。”
东莞市政府副市长黎军表示,东莞将继续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高标准建设”的目标,举全市之力在校园建设、投入保障、创新办学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大湾区大学建成一所国际水准、开放包容、湾区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随后,各学术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新生代表先后发言。2025级本科生代表林熙超发出号召:“湾大的精神气质,将由我们共同定义,并用未来四年的言行去生动诠释!”2024级研究生孟海康作发言:“学校科研直击产业痛点,导师资源助其快速对接前沿需求。”2024级博士生张嘉媛对学校提供的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国际交流机会及紧密的产学研融合环境充满期待。
2025年,大湾区大学吸引了众多学子报考。在现场,大湾区大学教学负责人李晓明介绍了接下来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他表示,大湾区大学非常重视教学工作。目前已经给大一的学生安排了数学、物理、线性代数、计算机等四门课程,并且由湾大的讲席教授作为主讲教师。“通过四年的培养,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思想品格、综合素质、学业成就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表现,我们希望他们能成为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知行合一、融会贯通的优秀人才。”
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开学典礼不仅是大湾区大学正式去筹后的全新起点,也是一场重要的“身份转换”仪式,承载着对学生与湾大共成长的期待——从学习者蜕变为创新者与贡献者。大湾区大学以“大学+”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贯通产学研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为国家教育强国战略、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培育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文、视频 | 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陈思彤 秦弦影 范乐雯
图 | 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