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拓岗+精准供给+倾心帮扶,四川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

“老师,我现在在宁波工作很适应。”日前,在浙江金来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职的成都工业学院2025届毕业生王自祺,接到了母校老师的慰问电话。她告诉老师,近期被推荐到公司电子研发中心的硬件工程师岗位学习,跟自己就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非常对口,这让她对未来很有信心。

受益于学校访企拓岗的后续效应,今年4月,金来奥公司到学校举行了专场招聘宣讲,王自祺听完宣讲后就投递了简历,并顺利通过面试,6月初就到公司入职了。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四川高校毕业生在珠三角、长三角就业达5.5万人,同比增长约29%。

从全力拓展岗位资源,到强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再到兜牢重点群体底线,四川用坚实举措推动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今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组织27所高校赴江浙地区开展了联合访企拓岗暨校企对接系列活动。

组团访企拓岗,推动“双向奔赴”

有企业增补65个岗位招聘四川高校毕业生

和王自祺一同入职金来奥公司的有26名成都工业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目前发展都不错,已有5名推荐到了企业研发岗。就在这个暑假,学校又推荐了9名2026届毕业生到公司实习。

今春,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省内高校赴江浙地区联合访企拓岗。成都工业学院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浙江金来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格劳博智能工业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双方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校2025届毕业生赴浙江就业人数达230人,较2024届增长64%。

岗位资源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源头活水”,如何将人才需求端的“活水”引到供给端?我省坚持市场性岗位与政策性岗位双向发力,打通高校毕业生多元就业通道。

一方面,通过持续深入开展高校书记访企拓岗行动,大力挖掘市场性岗位,与此同时,还依托33所高校,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2类区域性、行业性就业常设市场,积极构建立体招聘体系。

全省高校主动出击访企拓岗,校院两级累计开拓岗位35.39万个,不仅拓展了岗位资源,也进一步“拧紧”了高校和地方、企业之间的“纽带”,促成了越来越多的“双向奔赴”。

在赴江浙两省联合开展访企拓岗活动期间,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带着1.5万余份就业目标地为长三角地区的毕业生简历深入企业进行推介。浙江省及台州市人社部门带队重点企业到西华大学、攀枝花学院等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提供岗位4800余个。美的库卡机器人公司在已完成年度招聘任务的情况下,增补65个岗位招聘四川高校毕业生。

另一方面,四川出台工作方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按需设岗”原则,在全省范围内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开发农业技术(经济)助理、科研助理、医疗卫生辅助、高校助学助管员等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此外,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国有企业招用工作人员、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专升本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在去年基础上保持稳定扩大。

精准对接产业,帮扶重点群体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前半年落实了工作

张灿英是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目前在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工作,薪资待遇不错。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在校期间修读的“电梯智能维保”微专业,让她在进入行业之初,便具备了符合企业预期的各类技能,并且能够快速上岗。“在学校期间就对标学习了现在的岗位任务,所以适应得很快。”张灿英谈起入职后的工作时,十分有底气。

四川以改革破局,强力推进“就业—招生—培养”联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今年新增专业点298个,其中60%紧密服务全省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撤销不适应发展需求的陈旧专业点570个。创新实施提升就业能力“双千”计划,开设微专业177个,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健康等12个重点领域。建立“高校教师+行业导师”双师机制,联合832家企事业单位开发实践课程,实行“申报—审核—跟踪—验收”全流程监管,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筑基。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何同学,是来自凉山州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意向回到家乡从事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的工作。今年寒假期间,学院为其精准推荐岗位20余个,指导学生简历、面试10余次,春节前何同学就与西昌市燃气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提前半年落实了工作。

为兜牢重点群体底线,四川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对脱贫、低保、零就业家庭及残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一策”精准措施,落实“宏志助航计划”,开展“送岗进高校助残促就业”专项活动,举办残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实现重点群体帮扶全覆盖,确保帮扶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截至目前,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形势好于全省总体水平。

(图片由教育厅提供)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