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广西桂林兴安县高尚镇中心小学,教室里热闹得像过节。孩子们手里握着画笔,认真勾勒脸谱,关羽的丹凤眼、包公的月牙,一个个跃然纸上。大学生志愿者赵文秀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画得入神,脸上满是笑意。
这些脸谱可不是随便画的。赵文秀教孩子们认识传统戏曲文化,边画边讲关羽的忠义、包公的公正。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手里的朱砂红画笔好像有了魔法,把历史人物画得活灵活现。
另一间教室,吴方烨带着孩子们玩起了化学实验。瓶子里冒出白色泡沫,像喷泉一样,孩子们瞪大眼睛,惊呼声此起彼伏。科学这东西,在他们眼里不再是课本上的公式,而是能亲手摸到的神奇。
操场上,大学生志愿者教孩子们跳舞。简单的舞步,配上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扭得满头大汗,笑声传遍整个校园。谁能想到,这些山里的孩子,平时连跳舞的机会都很少。
室外,黎晓文带着孩子们玩“翻山越岭接力赛”。孩子们爬过障碍,冲到终点,气喘吁吁地分享自己的梦想。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老师,黎晓文在一旁鼓励,告诉他们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这群大学生来自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已经连续三年到广西支教。2023年开始,他们每年暑假都来,带着“三下乡”活动走进大山。今年,他们的“点亮微光,盐青先行”志愿团又来了,不光教课,还帮学校募捐了两万多元,建了个爱心阅览室,送来上千本书。
教室里,孩子们画脸谱画得认真,大学生在一旁耐心指导。每个脸谱背后,都是一个故事,孩子们边画边学,脸上洋溢着自豪。传统文化就这样,悄悄在他们心里扎了根。
心理团辅活动也很有意思。“我是小小演说家”游戏里,孩子们站上讲台,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腼腆,但讲着讲着就放开了,声音越来越响亮。
这些活动,看似简单,却让山里的孩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大学生们用行动告诉他们,学习不只是书本上的字,还有生活里的无数可能。孩子们眼里的光,好像比夏天的太阳还亮。
盐城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不是来“做样子”的。他们住在大山里,和孩子们一起吃住,教课、玩游戏、聊天,样样都亲力亲为。他们说,想让这些孩子知道,山外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们。
募捐来的爱心阅览室,成了孩子们的新乐园。书架上摆满了故事书、科普书,孩子们一有空就往里跑。大学生们还教他们怎么借书、护书,告诉他们知识能改变命运。
这支支教团队,已经成了当地孩子的“老朋友”。连续三年,他们带来了新知识、新游戏,也带来了对未来的希望。孩子们说,等他们长大了,也想做这样的事,帮更多人。
大山里的暑假,因为这些大学生,变得格外热闹。他们用自己的热情,点亮了孩子们的夏天。孩子们学会了画脸谱、做实验、跳舞,还学会了勇敢说梦想。
未来,这些孩子会怎么成长?他们会带着这些夏天的回忆,走多远?或许,答案就在他们眼里的那份光亮里,慢慢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