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带父乞讨,18岁考上大学,她立志回乡当老师改变山区命运

张燕,一个18岁的四川南江县女孩,刚刚收到成都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捧着通知书,脸上笑开了花。这可不是普通的大学录取,这是一个曾经带着失明父亲乞讨的女孩,靠自己努力翻身的真实故事。

12年前,张燕才7岁。那时候,她牵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张仕明,在巴中街头乞讨。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看不见,母亲有精神疾病,弟弟还有智力问题,日子过得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头。

张燕一家七口,挤在南江县正直镇一套80平米的出租屋里。房子墙面斑驳,客厅的空调和电视是房东的,家里最值钱的也就是一台洗衣机和一个冰柜。父母在镇上摆摊,卖点打火机、电池之类的小东西,勉强维持生计。

一家人全靠低保过日子。父亲、母亲和弟弟都有残疾证,享受国家残疾补贴。村里的第一书记李宝成说,张燕家在镇上住了很多年,户口在双林村,为了孩子读书才租了房子。生活虽然苦,但他们从没放弃。

张燕小时候的经历,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堪回首。她却大大方方地说:“那时候确实难,但我从不避讳。”7岁那年,她带着父亲在江北车站附近乞讨,遇到过不少好心人。有人给钱,有人送吃的,这些温暖她一直记在心里。

父亲的眼睛是怎么瞎的?张燕回忆,2010年左右,父亲不小心撞到一根生锈的钉子,伤了眼睛。家里没钱及时治疗,拖到最后,另一只眼睛也保不住了。华西医院的医生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父亲从此陷入黑暗。

尽管日子艰难,张燕从没被打倒。她在学校刻苦学习,墙上贴满了奖状。同学们的异样眼光,曾经让她自卑过,但她慢慢想通了:别人怎么看不重要,自己和家人过得好才最要紧。

张燕考上成都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还是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她就能回南江当老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说:“我想养活自己,照顾家人,还想帮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这目标简单又实在,却让人听着心里热乎乎的。

当年帮过张燕一家的人,她都记在心里。黄家锐、孙磊、冉建平,还有村里的朱主任和关工委的同志,这些名字对她来说是恩情。2012年,一家企业还捐了5000块钱,帮他们渡过难关。这些善意,像一盏盏灯,照亮了张燕的路。

家里还有三个妹妹,11岁、7岁和5岁,都在镇上读书。张燕在家时,会帮着照顾妹妹,带她们做作业。她笑着说:“家里会越来越好的,我得带着妹妹们一起往前走。”

张燕的故事,像一颗种子,种在很多人心里。她从乞讨到考上大学,靠的是咬牙坚持和对未来的希望。摆摊的父母,低保的生活,残疾的家人,这些都没能拦住她前进的脚步。

她的选择也让人敬佩。定向师范生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但对张燕来说,这是一条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路。她没想过要去大城市追梦,她只想回到家乡,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生活总有苦,但也总有光。张燕的故事还没写完。她会怎样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她又会给南江的孩子们带来什么?这些问题,留给时间来回答。你觉得,她会走得更远吗?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