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8月27日上午,操场上挤满了人。家长、老师、社区代表,还有媒体记者,全都盯着大屏幕,等着看2025年一年级新生的分班结果。这场面,热闹得像过年分红包,但背后却是大事——给233个孩子分班,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站上公平的起跑线。
学校这次玩真的,请了一堆人来监督。市人大代表李建明、派出所警官赵帅家、区教育局的吴成伟、社区书记李斌,还有山西晚报的记者周红,都到场了。家长代表也是随机抽出来的,个个眼睛瞪得像铜铃,生怕错过一点细节。学校的意思很明白:这事得公开透明,谁也别想搞猫腻。
分班开始前,现场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负责招生的杨吉梅主任先站出来,简单讲了学校的师资和办学情况。她没说太多花哨话,直截了当:学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有年轻的活力派,教学质量有保障。家长们点点头,心里踏实了不少。
电脑操作员郑茜老师坐到电脑前,开始录入新生信息。旁边,监督员石丽云老师、焦静霞老师和一位家长代表死死盯着屏幕。每一行数据,每一个名字,都得确认无误。家长代表小声说:“这阵仗,跟查高考成绩似的。”大家笑了一声,气氛稍微轻松了点。
录完信息,重头戏来了——“一键分班”。系统设定好规则:每个班不超过45人,男女比例尽量均衡。郑老师把数据导进去,屏幕上跳出倒计时。家长代表被请上台,手指轻轻一点“确认”,30秒后,233个孩子被平均分到6个班。名单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清清楚楚,谁也挑不出毛病。
接下来是定班主任,这环节更刺激。杨主任拿出6个密封好的班条,装进档案袋,现场打乱顺序。6位语文老师按姓氏顺序上台抽签,分别是王珏慜、冯雨婷、杨雅茹、范荣、高晓莉、韩靖婷。老师们抽完当场拆开信封,公布自己带的班级。家长们盯着,恨不得把信封看出花来。整个过程没人能插手,全靠运气。
分完班,老师们开始签字确认。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尹榕榕、贺鹏臻、薛依雯,还有英语老师李红霞,一个个在名单上签下名字。校长史超亲自在每份名单上盖上学校公章和自己的名章。这动作就像给公平盖了个大大的戳,告诉所有人:这结果,没得改。
名单定了,工作人员立马把6个班级的名单贴到校园公示栏。家长们围上去,拿着手机拍,互相讨论。有的家长说:“我家娃在3班,老师看着挺靠谱。”还有人感叹:“这流程,公开得没法再公开了。”媒体记者也在现场拍照记录,准备回去写报道。
分班结束后,一年级团队长韩靖婷站上台,代表所有老师发言。她声音不大,但句句实在:“我们当老师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个孩子学好、长好。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得用心教,帮他们成为有品德、有知识的好少年。”家长们听着,忍不住鼓掌。
一位家长代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夸:“从录信息到分班抽签,每步都让我们看在眼里,公平得没话说。我本来还担心会不会有‘好班’‘差班’,现在彻底放心了。”旁边的社区书记李斌也点头:“这事办得敞亮,孩子们的起点一样,家长们才能安心。”
这场分班会,数据清清楚楚:233个新生,6个班,每班39到40人,男女比例差不多一半一半。系统随机分配,老师抽签定班,全程有监督,录像存档。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家长服气,也让社会看到教育的公平底线。
山水城小学这次分班,不是走个过场。学校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教育不是分三六九等,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现场的家长们聊起来,有人拿自家的事打比方:“这就跟分地种庄稼一样,谁也别多占一垄,公平了,大家才服气。”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教育公平,像这样的分班会,其实不少地方都在搞。教育部有数据,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14.8万所,学生1.5亿多,均衡编班的政策覆盖越来越广。山水城小学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但他们用行动证明:公平不是喊口号,得靠真抓实干。
这场分班会结束后,家长们心里踏实了,但也开始想:公平的起点有了,接下来孩子能不能学好,还得看学校和家长的配合。毕竟,教育这事,光靠学校不行,家长也得跟上。有人说,这就像种树,学校搭好架子,家长得常浇水。
山水城小学的做法,给其他学校也立了个榜样。公平的分班,只是第一步。未来,学校还得继续用心,把每个孩子教好,让家长放心。这事,简单说,就是让孩子们都能在阳光下跑,不偏不倚,跑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