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出去学党史,科创教育全覆盖,光明教育有多牛?

光明区的学校里,孩子们不光在教室里读书,还能走出去,亲手触摸历史和科学的大门。东周小学的“行走的思政课”带着学生们走进党群服务中心,沿着时光走廊,了解光明这片土地的过去。孩子们在红色教育基地里,感受到家国情怀的重量,学会了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堂课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找到答案。光明区打造了5条这样的思政课线路,覆盖不同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实践中成长。学生们走出去,看到了社会,也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教育不只是教书本知识,光明区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抓在手里。东宝纪念小学的学生们会亲手捡垃圾,学会爱护环境,保护家园。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爱护环境不是空话,而是要用行动去证明。

科学教育是光明区的亮点之一。37个“圳蓝少年科创空间站”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科学实验,102门科普课程让知识变得有趣。人工智能教育覆盖了所有中小学,孩子们还能跟着科学家当“科学校长”,种下创新的种子。

“光明少年科学院”更是大手笔,13个分院、43个研究所,培养了79名小院士。这些孩子在科创比赛中拿了3570多个奖项,成绩亮眼。他们的奇思妙想,正在变成改变世界的可能。

体育课也从“偶尔上”变成了“每天一节”。马田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跑得满头大汗,身体越来越棒。2024年,光明区学生的体质优良率达到了65%,比过去高了不少。

心理健康也没被落下。光明区建了“1+6+31+N”的家校社网络,每个学校都有专职心理老师。孩子们有了烦恼,可以随时找老师聊聊,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也做得扎扎实实。

学位问题,光明区也下了大功夫。2021到2024年,新建和改扩建了22所小学和中学,新增了3.46万个学位。幼儿园也多了38所,公办园的孩子占比超过六成,家长们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发愁。

名校资源也引进了不少。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等16所知名学校和高校,在光明区开了分校。像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这样的好学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这样的教育故事,让人觉得温暖又踏实。你觉得呢?什么样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路?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