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德阳日报
本报讯(德阳传媒记者 刘倩) 日前,由四川省川蜀杏坛卓越堂工作室联盟主办的“教育公平视野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研讨会”在德阳举行。
本次研讨会紧扣“数智化赋能”“公平机制下的多元卓越”“新高考背景下的成长通道构建”3大核心议题,通过主旨报告、校长专场论坛、九大学科分论坛3大板块,汇聚川渝两地教育专家、校长及骨干教师,共探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破局之道。
研讨会上,特邀专家分别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人工智能深度演进重塑人才培养逻辑以及如何解决学科壁垒、学段衔接不畅等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新高考研究专家郭炎军以《融合·贯通·共育——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实施路径探讨》为题,提出“打破学科边界、贯通学段培养”的实践方案;湖北省襄阳市教科院副院长但世辉分享襄阳“让更多学生上更好大学”的区域教研管理经验;德阳五中党委书记唐永富聚焦学校发展,详细阐述了学校“12357”发展战略在顶尖名校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实施路径和落地成效。
校长专场论坛则聚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备考”两大核心议题进行交流研讨。此外,研讨会同步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9大学科分论坛。西南大学附中、成都树德中学等校学科专家分享了“关键能力培养”“特尖生培养策略”等经验。
本次研讨会不仅搭建了川内高中教育专家经验共享的桥梁,更将“教育公平”与“数智化赋能”深度融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议题,提出“多元卓越”培养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