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眼里只有聪明不努力的孩子,没有努力不聪明的?

聪明的孩子,往往有同样聪明的家长,在这些家长认知中,自己的孩子聪明就是聪明,不聪明就是不聪明,有着清醒的认知,但他们看待别人的孩子,虽然心理认为可能不聪明,但也说说对方聪明,但不努力作为客套话,让其很受用。

而作为思维能力一般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对于这种聪明不努力的评价,往往觉得非常受用,而认为那些聪明成绩好的孩子,只是学习上更用心,而自己孩子只要不是明显欠缺,任何贪玩的表现,都会被他们往聪明上联想。

孩子游戏玩的好,聪明,孩子话多,聪明,甚至孩子会讨小便宜,也是聪明。

首先不努力本身就是不聪明,没有聪明不努力一说,不努力要么是缺乏目标感,不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要么是缺乏思维能力,在学习上面临更大学习抗性。缺对于自己未来都没有明显的规划,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聪明,小学可以贪玩不聪明,但到了初二还没有开窍,只是没有窍可开。

被评价为聪明不努力的孩子,大多数不仅不能给予学习动力的提升,反而因为虚荣心作怪,刻意通过表现为不努力,来掩饰iji思维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男孩群体,反而形成嘲笑努力孩子的现象。

很多家长,自己当年就是因为思维力和目标感不足,最终成绩一般,但 却只是认为自己不够努力,而不承认思维能力差距的存在。越是聪明的家长,越能意识道更高层次的学习难度。

现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投入度有着极为明显的提升,使得思维能力差距在孩子小时间缩减,这也给很多家长造成错觉,在孩子进入初中或者高中后,只是因为投入度不足造就学习成绩的加大,过大的强大和期望值,反而更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现象。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