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研究性教学

本文转自:信阳日报

人工智能赋能研究性教学

信阳师范大学推动教育向“能力建构”转型

本报讯(记者 肖东)近日,“人工智能背景下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座谈会在信阳师范大学召开。

该课题属于2023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该课题组负责人周峰介绍课题申报背景及意义时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教育领域,一场以“研究性教学”为核心的课堂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人工智能(AI)不仅重构了教学流程与师生互动模式,还通过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和跨学科融合,推动教育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建构”转型。

AI与土木工程研究性教学的融合,本质上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范式迁移,同时也是科研范式与教学范式的双重变革,传统课堂的“灌输—练习—测试”模式正被AI驱动的“探究—协作—创造”新范式取代。AI技术正让“因材施教”从理念走向现实。AI技术凭借其数据处理、个性化推荐和智能分析的优势,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从问题生成到实践探究,从单向传授到协同共创,AI正推动课堂向“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真实问题为纽带”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

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AI技术正深刻重塑传统工科教育模式。信阳师范大学以土木工程为试点,通过AI赋能课堂、重构教学场景、创新研究性学习方法,推动“教—学—研”全链条升级,为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新思路。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8月19日 09:08[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