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差愁坏家长?专家教你三招,21天逆袭全家夸

青岛西海岸新区最近搞了一场家庭教育讲座,火得不行!一群专家站台,手把手教家长怎么带娃,现场挤满了人,气氛热得像过年。辛安街道妇联拉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新联会,专门给居民和“卡嫂”家庭送来科学育儿的干货。

这场讲座不是空谈理论,专家们直接放大招。刘启辉教授一上来就点题:好成绩不是靠逼出来的,而是有门道的。他讲了个故事,说有个孩子成绩老是垫底,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他教家长用“理解”和“信任”去跟孩子沟通,成绩竟然慢慢上来了。刘教授还掏出他的“学习四柱”和“成长五力”模型,简单说就是:家长得知道孩子在想啥,信任孩子能行,哪怕不在身边,也能让孩子全面发展。这招让不少家长听完直点头,觉得有谱。

接下来,丁霞老师讲了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她说,学习力不是天生的,得靠家长引导。她举了个例子,有个小男孩特别爱玩游戏,家长觉得这孩子没救了。可丁老师教家长把“好玩”变成“好学”,比如用游戏里的闯关思路,设计学习任务,孩子一下子就来劲了。她还提到“双引擎驱动法”,就是外在奖励和内在兴趣一起发力。比如,孩子考得好,奖励个小礼物,同时让他觉得学习本身就有趣。丁老师还建议家长试试“21天行动打卡”,每天陪孩子做点小目标,慢慢养成习惯。家长们听完,个个摩拳擦掌,想回家试试。

宋蕾老师则把重点放在家庭氛围上。她说,管孩子不如懂孩子。她讲了个案例,有个小孩老是顶嘴,家长气得不行,后来发现孩子其实是想引起注意。宋老师教家长换个角度,用心理学的方法看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闹情绪,可能只是缺安全感。家长得先懂孩子的心,才能知道他为啥那样做。知道原因了,教育起来就顺畅多了。现场有家长感叹:“原来我家娃不是故意气我,是我没懂他!”

这场讲座不光是讲理论,还很接地气。专家们用的大白话,家长一听就懂。比方说,刘教授讲到“信任”时,拿家里的老规矩打比方:小时候家长让你自己去买菜,不也得信你能行吗?孩子学习也一样,给他点空间,他才能长大。这样的说法,家长听着亲切,觉得就像唠家常。

数据也摆出来了,挺有说服力。据统计,青岛西海岸新区有超过10万户家庭,80%以上家长都希望孩子成绩好,但只有不到30%的家长知道怎么科学育儿。这次讲座直接填了这个空,来了500多位家长,线上直播还有几千人看。活动现场还有“卡嫂”家庭,就是那些货车司机家属,她们平时带娃压力大,听到这些方法,眼睛都亮了。

这场活动还有个亮点,就是新阶层人士的参与。他们不是光出钱出力,还真心想帮社区。组织方说,这些新阶层人士平时工作忙,但一听说能帮家长和孩子,他们二话不说就加入了。活动结束后,好多家长围着专家问东问西,场面热闹得不行。

讲座还特别提到,中国家庭教育现在越来越受重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有近2亿儿童,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青岛这次活动,就是想让更多家长学会科学带娃,少走弯路。这不光是帮孩子,也是帮家庭,让大家日子过得更舒心。

家长们听完讲座,收获满满。有个妈妈说,她以前老逼孩子做作业,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现在她打算试试丁老师的“21天打卡”,陪孩子一起定目标。还有个爸爸感叹,宋老师讲的心理学让他意识到,孩子顶嘴不是不听话,是想让他多关心。这话说到家长心坎里去了。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话题还在发酵。家长们在社区群里聊得热火朝天,有人说要组织个“打卡小组”,一起试试专家的方法。还有人觉得,这种讲座应该多办几次,让更多人知道怎么带娃。毕竟,孩子是家里的希望,教育好了,全家都开心。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