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刘丁菲
英语教学不但要让学习者获得扎实的语言技能,实现其工具性的目标,也要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高校作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能够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一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彰显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运用数字化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比如通过人工智能翻译工具,对《论语》《孙子兵法》等经典著作进行多版本语料比对,指导学生分析文化意象的英译差异,引导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二是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跨文化学习资源,使学生直观感受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可在对比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知。三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多种可能。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多元化教学,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数字化实践路径
构建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构建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库,有助于解决高校英语教学文化输出失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不足等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深化文化认知,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自信协同发展。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库构建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明确建设目标与内容体系。以文化自信培育为目标导向,构建基础语言资源(包括英语词汇、语法、阅读、翻译等资源)、文化专题资源(包括中国哲学思想、非遗、传统艺术等专题模块)和实践应用资源(包括数字文化体验场景、跨文化交流模拟对话、文化演讲比赛案例等内容体系)的英语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构建“语言学习+文化传承+国际传播”的综合平台,致力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其二,加强资源库建设与管理机制。成立跨学科教学团队,由高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专家、文化学者等共同组成,明确各自分工与职责,统筹协调资源库内容策划与审核、技术开发支持等各项工作,多方协同共建,确保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库发挥实效。其三,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立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定期收集学生反馈,结合时代发展与文化热点,及时更新资源库内容。比如,紧跟社会新闻和时事热点,及时补充“中国航天成就”“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素材,充分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创新数字化英语教学模式。近年来,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打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利于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使学生坚定文化立场,以自信昂扬的姿态传播中国文化。为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搭建英语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源,包括微课、慕课、电子图书、文化纪录片等,方便学生利用线上平台自主学习。线下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开展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二,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为目标,设计英语学习项目,比如,举办唐诗宋词朗诵会,用英语制作传统节日短视频等,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查阅资料、采访调研、拍摄制作等多个环节,运用英语完成项目任务,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其三,推进智能化教学。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学生学习进度、答题情况、在线学习时长等相关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智能推荐学习资源。
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在全球化发展和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校需要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数字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本土文化认同感,贯彻落实文化自信教育,有效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一方面,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通过开设中国文化概论、文学经典研读等方面的培训,让教师掌握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跨文化教育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了解各个国家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掌握文化对比分析方法,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在文化实践活动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址等,让教师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不同文化魅力。另一方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可以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开展数字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软件应用等内容,让英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更好实现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