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减轻育儿成本。那么,究竟如何推进?这笔资金从哪来?公办园和民办园享受标准是否统一?各地有没有先行先试的经验?一起来了解↓↓↓
免费学前教育:循序渐进扩大受益范围
目前,幼儿园收费项目主要包含保教费、伙食费,部分寄宿制幼儿园可能还包含住宿费,据了解,全国已有多地先后实施过减免保教费政策。
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共同发力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指导各地细化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共同发力。
专家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免费学前教育多数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年限、群体、空间、经费项目等方面有序推进,逐步扩大受益对象范围。
完善投入机制 “免费”不“降质”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可以降低家庭保育教育的成本,积极回应了民生关切。当前,随着老百姓对高质量教育水平的追求,很多人也提出,“免费”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如何满足大家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来看专家的解读。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已大幅提高,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到92%,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1.61%。从普及普惠到逐步免费,专家表示,这背后其实离不开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的不断完善。
专家指出,免费不等于降低学前教育的质量,而是政府全额或者主要承担学前教育成本,这也将有助于各地改善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但需要政府加强对幼儿园的动态监管和规范,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儿童的发展成果。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投入机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地实际,科学核算办园成本,建立经费的动态调整机制。
免费学前教育非强制义务教育
这几天,关于免费学前教育的话题引发很多人的讨论,有网友提出,学前教育免费了是不是会纳入义务教育,免费和义务有何区别,一起来看专家的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梁文艳: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它和义务教育有根本性区别,区别就在于法律定位和实施范围的不同。义务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法律层面强制规定的教育,适龄儿童必须接受9年义务教育,国家和家长负有保证履行法定义务的责任,它的特征是既是免费的,又是强制的,不送孩子入学属于违法。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是不具有强制入园的法律要求,目标是提高入园率,保证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公平享受入园的机会,但是没有强制要求每个孩子入园。(央视新闻客户端)